進入東京奧運會備戰最后一期冬訓

中國田徑開始“賽前熱身”

本報記者  劉碩陽

2020年10月22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田徑項目全年的競賽安排造成了極大影響。為了保証訓練質量、備戰效果,中國田協和各田徑隊積極調整,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安排和備戰計劃。目前,中國田徑隊已經進入冬訓,積極備戰明年的東京奧運會和其他國際大賽。

  

  10月18日上午,在北京體育大學國家訓練基地綜合館外,中國田徑隊進行了備戰東京奧運會軍訓匯報表演。邁著整齊的步伐,由跳高選手王宇、跳遠選手黃常洲、跨欄選手曾建航等運動員組成的隊旗方隊和其他6個方隊依次走過主席台。“軍事紀律培訓告一段落,也意味著備戰東京奧運會最后一個冬訓工作從今天開始拉開序幕。”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於洪臣說。

  東京奧運會推遲、達標窗口期懸停、國內外賽歷大幅改動,使得運動員在沒有充足、充分正式比賽的情況下,由前一年的冬訓過渡到接下來的冬訓之中。中國田徑健兒積攢的能量,留待在明年的賽場上釋放。

  賽事停擺讓長期堅持的以賽帶練、以賽促練模式被打破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使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舉行,也給田徑項目全年的競賽安排造成了極大影響。原定於今年3月在江蘇南京舉辦的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改到2021年舉辦,本賽季的鑽石聯賽賽程同樣“縮水”。與此同時,國內原定94場的全國競賽計劃最終確定為4場,運動員的訓練備戰計劃也隨之更改。

  “今年備戰所受到的最大影響就是賽事停擺。”9月,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田曉君在介紹備戰工作情況時表示,“過去長期堅持的以賽帶練、以賽促練模式被打破。”近年來,中國選手出國參賽特別是參加國際高水平賽事的機會不斷增加,為運動員提升水平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其中,鞏立姣蟬聯鑽石聯賽總決賽女子鉛球冠軍、蘇炳添多次沖進男子100米10秒大關、謝震業創造男子200米亞洲紀錄等佳績均是在國外參賽時取得。

  田曉君介紹,為了盡可能營造備戰訓練氣氛,更好激發隊伍訓練的積極性,中國田協也鼓勵各支國家隊以項群為單位,化整為零,在國家隊內、駐訓基地內、省區市內就近就便,開展小型多樣的賽事。截至8月底,國內舉行了各類基地賽、通訊賽等共計38場。其中不乏女子鉛球項目中鞏立姣投出20米14、男子100米項目中小將何宇鴻跑出10秒18等好成績。“在沒有競爭氛圍的情況下,能取得這種成績著實不易。”田曉君說。

  國家隊選手調整訓練安排,田協也制訂了有針對性的備戰計劃

  在今年舉辦的4場全國性田徑賽事中,9月15日至18日在浙江紹興舉辦的全國田徑錦標賽是規模最大的一場。不過,由於賽后不久便將再次投入到儲備能量的冬訓中,很多國家隊選手並沒有刻意為本屆比賽調整狀態,因此雖然名將眾多,但並未創造太多亮眼的成績。

  當然,全錦賽上還是出現了一些亮眼的成績。9月15日在上虞體育場內進行的男子跳遠項目中,王嘉男和黃常洲分別奪得冠、亞軍,8米36和8米33的成績也是今年世界前兩位的佳績。同一場比賽中有兩人跳出8米30以上的成績,在國內賽事中極為罕見。

  在全錦賽中,黃常洲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在決賽中的6次試跳全部在8米以上,其中5次在8米20以上,展現出強大的穩定性。黃常洲賽后透露,這要歸功於新教練帶來的訓練方式。去年開始,黃常洲改由西班牙教練佩德羅索指導,東京奧運會的延期,也給了他們更多磨合時間。

  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東京奧運會備戰期間調整訓練安排的國家隊選手不在少數。田曉君介紹,根據不同時期的情形,中國田協迅速制訂有針對性的備戰訓練計劃,確保將奧運延期等因素對備戰的影響降到最低。

  目前,已有49名運動員獲得東京奧運會23個田徑小項的參賽資格

  今年4月,世界田聯懸停了東京奧運會的達標窗口期。截至目前,中國國家田徑隊共有49名運動員獲得了東京奧運會23個田徑小項的參賽資格。另外,在男子標槍、男子撐杆跳高等8個小項中,仍有近10名選手有望通過世界排名積分獲得奧運會入場券。“東京奧運會參賽項目和人數超越裡約奧運會的第一階段任務基本完成。”田曉君說。

  若要繼續追逐獎牌乃至金牌上的超越,中國田徑首先需要繼續確保在女子鉛球和女子20公裡競走項目上的優勢。今年,女子鉛球世界冠軍、新西蘭名將瓦萊裡·亞當斯確認復出,將參加東京奧運會。在亞當斯遠離賽場的時間裡,鞏立姣連續奪得了2017年和2019年兩屆世錦賽的冠軍。要想完成奧運奪金的夙願,鞏立姣必須要戰勝這位強大的對手。接受採訪時,鞏立姣表示自己也在關注對手的動態,有信心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獲勝。相比之下,劉虹等女子競走健將遇到的挑戰相對較小。

  明年除奧運會外,按目前計劃還將有室內世錦賽、亞錦賽、鑽石聯賽及洲際巡回賽等多項頂尖賽事陸續展開。中國田徑健兒積蓄的能量,將迎來廣闊的用武之地。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2日 15 版)

(責編:楊喬棟、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