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在貴州安順平壩區大屯村,籃球深受村民歡迎。創辦於上世紀70年代的籃球賽,如今被大屯村辦成遠近聞名的品牌賽事。為了滿足村民的運動需求和賽事需求,村裡先后6次修建籃球場。通過辦比賽、搞經營,大屯村的人氣越來越旺,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入了冬,天黑得早。貴州安順平壩區大屯村村民羅振寶剛放下碗筷,就見小孫子踮起腳指向窗外,“球場的燈亮了!”沒等羅振寶反應過來,孩子抱起籃球,拽起他的衣角就往外拉。
球場上,運球、轉身、后仰跳投,動作一氣呵成。“咣當”一聲,球砸到籃筐前沿,彈了出去。“得服老!再年輕10歲,這種球咋投咋有!”57歲的羅振寶曾是球場上的常客,現在主要得陪著孫子玩,盡管球技不如從前,但對籃球的喜歡不打折扣。
大屯村與籃球有著很深的淵源,多年來,村民對籃球的熱愛有增無減。如今,籃球不僅成為當地的熱門運動項目,籃球比賽還被大屯村做成品牌,帶動鄰近村寨村民健身。
每晚三四場比賽,持續近一個月,觀眾多時能上萬
大屯村的籃球錦標賽每次開打,都能吸引外界目光。
“上世紀70年代,村裡就有籃球賽,最早是一年一屆,后來改成四年一屆,今年是第十七屆。”大屯村黨支部書記朱勤政回憶,往年比賽都是在春節期間進行,今年推遲到下半年舉辦。盡管如此,參賽熱度照樣很高。“自願報名,共有來自銅仁、黔南、遵義等地的72支隊伍參加。”
比賽一般安排在晚上進行,每晚要打三四場,前后持續近一個月。根據村委會統計,每晚的觀眾少說有7000多人,多的時候能上萬。
除了參賽隊伍、拉拉隊,村民的親朋好友都相約來看球。朱勤政說,為了呈現最好的村容村貌,村民提前把屋裡屋外收拾干淨﹔比賽期間還有專人負責引導車輛,幫助觀眾免費停車。為了進一步提升比賽的公正性和觀賞性,平壩區文體廣電旅游局也派工作人員前來培訓、指導,有時也幫忙執裁比賽。
“籃球賽給村子聚攏了人氣。”說起比賽,村民朱玉昌打開了話匣子,“這麼多人來村裡看球,看台秩序得維護,人身安全要注意,還要提醒觀眾遵守規定,裡邊的門道多著呢!”
已經60歲的朱玉昌,常年擔任比賽裁判,在周邊頗有威望。但凡村裡有比賽,不管多晚結束,朱玉昌都願意參加,也不收取任何報酬。在他看來,“籃球賽是村裡的大事,辦了這麼多屆,越辦越好,就是因為村民凝聚力強。大家想通過打籃球,打出村子的知名度。”
賽事越來越火,大屯村的人氣也越來越旺。朱勤政說:“比賽也是對外交流的平台,我們能借此機會,隨時學習新東西,思考村子的發展出路,不至於坐井觀天,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6次修建球場,新球場投入過百萬元,村民紛紛自行籌款
座位寬敞、燈光明亮、音響渾厚……距離大屯村村委會不足百米,新建不久的籃球場坐落於此。
“球場配有專業的24秒計時器和計分顯示屏,總投入100多萬元,是村民自行籌措的。”朱勤政介紹,算上這座新球場,村裡已經前后6次修建球場。
起初,村民在土旮旯上建球場,用木頭做簡易籃架﹔到了1981年,打籃球的人越來越多,便改建成水泥球場﹔一個場不夠用,3年之后又加了一個球場。
“打球的多,看球的更多,村裡的籃球氛圍越來越濃。1996年再次擴建球場,能容納上千人,當時在周邊算是最高檔的。”朱玉昌回憶說,籃球場還經歷過兩次擴建,去年干脆新建了能容納約6000名觀眾的新球場,“比賽現場有專人解說,網絡直播,還真像那麼回事!現在鄰村也開始做些特色體育項目。”
每次修建球場,不管工程大小,村裡都要提前征求村民意見。“村支兩委先開會決議,再召開村民大會,大家根據各自意願,出錢出料出力。”最令朱勤政欣慰的是,每次工程都進行得格外順利,“大家都知道,這些錢不會白白花掉,就當成長遠的投資,能夠通過許多方式獲得回報。”
打籃球可以強健體魄,組建隊伍到外面打比賽、贏榮譽,也能為村子爭光。年復一年,比賽的獎品也從三角錦旗、背心一路不斷升級成彩電、自行車。“想方設法讓村民參與進來,培養、鞏固群眾基礎,這樣村子才能通過舉辦比賽,吸引更多球隊參與,在籃球上做足文章。”朱勤政說。
68個小吃攤位,搞活賽事經濟,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朱勤政想做的“文章”,就是通過舉辦比賽,為村民增收、村子發展創造機會。
“我提前定個攤位,想繼續在比賽期間擺小吃攤,做點生意!”今年籃球賽前夕,村民姜冬鳳趕緊找村干部報名,“村裡管得嚴,要講衛生,有秩序,特意圈出地方搞攤位,不快點報名就沒機會。”
姜冬鳳此前在外務工,隨著村裡的籃球比賽越來越紅火,加上要照顧老人,她決定回村操持小吃攤。“一晚上有七八千人看比賽,不愁沒生意。”保守估算,她每晚有700多元毛收入,整個比賽期間,純利潤能破1萬元。據說,許多攤位一家子齊上陣,比賽期間每晚掙兩三千元是常事。
“每天幾千人的吃、喝、住,都是潛在的消費點,目前劃定的68個攤位遠遠不夠,我們還在想辦法解決,爭取帶動更多村民增收。”朱勤政說,每年組織比賽要花10多萬元,但村民都願意籌錢,“這是為大家著想,賬一算就懂。”
大屯村很早就規劃產業發展,目前主打蔬菜種植和幼雞養殖,人均年收入已過萬元,但朱勤政仍不滿足,“看球賽的外地人越來越多,抓住機會把農特產品推出去,又是一筆收入。”
為把籃球賽做成品牌,大屯村還有不少新點子。“計劃把新球場改成室內場,刮風下雨就不怕了。”朱勤政盤算著,要是每年舉辦一屆籃球賽,通過賣門票、拉廣告等方式增加收入,就能進一步帶動村裡增收。
夜幕濃重,燈光越發明亮。大屯村的籃球場上,歡快的氛圍中,“砰、砰、砰”的拍球聲格外響亮。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