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2017第十三届全运会

北京乒球两将封王封后 有些东西比金牌更重要 

王笑笑
2017年09月07日08:02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马龙丁宁赛后合影。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马龙和丁宁,这两位北京乒乓球队的男、女领军人物,又一次同时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在今天结束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两人分获男、女单打冠军,为北京代表团再添两金。作为“大满贯”得主,尽管马龙和丁宁已在大小比赛中收获荣誉无数,但他们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金牌背后,是常人难以看到的自律和自强;比金牌更重要的,是内心一直对胜利的渴望。这就是竞技体育带给人的超越金牌的感动。

丁宁:“大满贯”终获全运冠军

昨晚乒乓球女双项目颁奖仪式后,丁宁跟北京队教练郭焱念叨开了。“郭焱姐,我努力这么久,难道就一直站在第三名的位置上吗?”本届全运会,被寄予厚望的丁宁在女子团体比赛中获得季军,在女双项目上也是季军,看着别人一枚一枚拿金牌,这位当前的中国女乒“一姐”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郭焱看着丁宁,平静地说了一句:“咱们既然来了,就是要拼到最后一天。”

果然,在最后一天的女单比赛中,丁宁先是与风头正劲的朱雨玲拼到决胜局,如愿拿下半决赛,又在决赛中以4比2力克刘诗雯。获胜的一刻,丁宁扔下球拍,激动得仰天大吼。

近两年,丁宁在大小比赛中对刘诗雯少有胜绩。郭焱说,丁宁这次之所以能赢,是因为她调动了强烈的求胜欲望。“赛前很多人希望我拿冠军,很多人觉得我应该拿这个冠军。”丁宁说,她确实有思想包袱。但随着比赛进行,她扔掉了包袱,摆正了位置,“虽然我已经是‘大满贯’了,但连全运会单打四强都没进过,所以我也是冲击冠军的人,必须一场一场去拼,全力以赴,才有机会夺冠。”

人们常说,作为一名高水平的中国乒乓球选手,在国际乒坛夺冠易,在国内赛场夺冠难。拿遍了世界大赛金牌的“大满贯”得主丁宁,其实已无需再证明自己,但是凭着一腔对胜利的渴望,她终于当上了全运会冠军。

马龙:全运男单卫冕第一人

4年前,马龙便是在全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击败了当时只有16岁的樊振东,第一次登上了全运会最高领奖台。4年来,他连夺两届世乒赛和一届奥运会冠军,成为中国男乒历史上首位坐拥全运会单打冠军头衔的“大满贯”得主。

今晚,马龙与樊振东再次在全运会决赛中针锋相对。马龙以4比2胜出,卫冕成功,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蝉联乒乓球男单桂冠的选手。

与三个月前马龙、樊振东两人联手上演的世锦赛决赛相比,这场全运会决赛打得并不好看。随着全运会乒乓球比赛到了最后一天,主力选手都已极度疲劳。更何况,将满29岁的马龙备战时出现严重的腕伤,一度无法保证系统训练,赛前还打了封闭。出现在全运赛场上的马龙状态并不算好,团体赛中相继输给樊振东和新秀林高远,单打虽一路杀进决赛,但实际上并没遇到真正的硬仗。

“竞技状态一般,精神面貌也不太好,团体和双打失利也给他造成了一定心理负担。”北京队总教练张雷说。“可他这场决赛表现得非常顽强,看得出,他还是想拿这枚金牌。”

记者问马龙是如何保持求胜心的,他想了想,说:“还是因为喜欢这片赛场。”这次全运会,向来心重的马龙比参加世界大赛还紧张,昨晚甚至睡不着觉,闭上眼,脑子里全是球,“走进赛场,听见球迷的呐喊声,我就会想,这种情景对我来说是打一次少一次了。所以,既然我还有这个能力,还有这份儿心气,就要尽全力打好每一场球。”

马龙说,当他失去求胜心后,就会离开乒乓球。不过,离别时刻或许不会在3年内出现,因为他已经瞄准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

张雷说,“拿了这么多冠军还在不懈努力,马龙这种精神比金牌更重要。”

(责编:体育实习、胡雪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