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盆滨进行陆上滑轮训练。 |
对陈盆滨来说,人生中从来不乏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曾经是渔民的陈盆滨,2014年在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中夺冠,从而成为在七大洲都完成极限马拉松赛事的运动员。一年之后,他又实现了连续100天挑战100个马拉松的壮举。而在今年11月之后,极限马拉松运动员这个身份也将和渔民一样,成为他个人经历中的一段历史。11月15日,40岁的陈盆滨正式转项成为越野滑雪运动员,他将为登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而拼搏。
目 标
在正式宣布转战冬季项目之前,陈盆滨已跟随国家集训队进行了20多天的陆上滑轮训练,“摔了得有100多次,这个项目比想象中要复杂许多,而且这还只是在陆地的训练。”这是陈盆滨对越野滑雪的初体验。每次训练前,他都要给自己“覆盖”一层厚厚的保护套,“受伤是最耽误时间的。”陈盆滨说。
不过,种种困难和挑战并没有消磨掉他的信心和决心。大约在一个月前,国家体育总局找到陈盆滨,希望他能尝试转项成为越野滑雪运动员,“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跨得可是有点大啊。”陈盆滨笑着说。做出决定并不困难,“能够为国争光,这是最大的荣幸,也是最大的动力。”就这样,已是不惑之年的他与众多十八九岁的跨项运动员一起,开始了陆上滑轮训练。
陆地上摔过了才能够去雪上摔。再有一周左右的时间,陈盆滨将前往芬兰沃卡蒂与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会合,在当地的冬季项目训练中心训练。据体能训练师常喜介绍,陈盆滨前期并没有比赛任务,“冬奥会积分赛大概在明年下半年逐渐展开,国家集训队会根据运动员训练成果和排名选拔运动员参赛,拿到积分才有机会争取参赛名额。”常喜说。
“最简单的目标就是拿到北京冬奥会入场券。”陈盆滨说。
技 术
据了解,陈盆滨未来的主攻项目可能是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这与他所具备的超凡耐力不无关系。此前陈盆滨一天的训练量至少达到四五十公里,而比赛时的距离更是常在100公里以上。然而对此前从未接触过冬季项目的陈盆滨来说,滑雪技术才是他目前急需攻克的难关。倘若不能正确掌握越野滑雪的技术动作要领,耗费的体力或许会加倍。
“长距离的比赛,需要的一是经验,一是技术,还有便是能吃苦。”陈盆滨分析,“我不缺经验,也不怕吃苦,但是技术上还需要下功夫,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论滑雪,陈盆滨确实是门外汉,第一次穿上滑轮鞋,他就差点摔了个大跟头,“调整发力肌肉、发力角度等种种细节问题全都暴露出来了。”陈盆滨透露,不仅如此,越野滑雪上坡、下坡和平路的赛道设置也与路跑有很大不同,即使是训练耐力的方式也要进行不小的调整。
“现在挑战最大的不是滑雪需要的心肺能力和耐力,而是他的技术。”常喜也认同这一点。由于陈盆滨以前习惯一个人参赛、恢复,加上年龄增长,他的关节灵活度和上肢力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这恰恰又是越野滑雪比较看重的能力。“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他的关节灵活度,增强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提升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协调性,以帮助他更好地掌握滑雪技术。”常喜表示。
坚 持
“我好不容易成为一名职业极限马拉松运动员,现在又要从零开始,图什么?”陈盆滨的问题或许也是不少人的疑问。然而对他来说这却是早有确定答案的设问:在奥运舞台上为国争光。
2009年陈盆滨在法国参加环勃朗峰极限越野赛时,他在自己装备上缝上了五星红旗。“如今有机会穿上国家队队服,有机会为国争光,这感觉是不一样的。”陈盆滨说,“人一生实现梦想的机遇不多,要抓住。”
坚持这个梦想并不容易。有同事前几日去看望滑轮训练中的陈盆滨,“你一天得摔几次啊?”同事问。“四五次吧。”陈盆滨说着便滑了过去。在一旁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却道出了真相,“光我看见他一天就摔了不止四五次。”2022年时,陈盆滨已经44岁,目前和他一起训练的队友,大部分都比他小一辈,“人生不就是一个个挑战嘛,我喜欢挑战,也喜欢为了挑战而坚持。”对陈盆滨来说,坚持从来就不是难事,生命不息,逐梦不止。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1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