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工作 实现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

2020年10月13日16:52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研讨会现场 王雪纯 摄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杨磊)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专家学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前不久,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下一步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近日,由人民网研究院主办的“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人民健康和体育事业,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看待体育事业,立足高远,多次对体育工作做出批示和指示。此次出台的《意见》正是体育总局、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解决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提出的重要举措。与会嘉宾认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是深入推动体教融合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要从思想上统一,充分领会“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同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青少年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充分融合体育、教育、社会各方资源,通过“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真正实现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南京体育学院校长杨国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薛原,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北京四中退休教师、中国田径国际裁判文复生,北京陈经纶分校教育集团校长王松,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全民健身活动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沈冬生,新体育网专职编委谭杰,央视体育频道导演、体坛风云人物执行总导演傅佳伟以及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研究院院长唐维红,人民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唐胜宏,人民网体育部主任张帆,人民网深度调查部记者陈远丁等出席研讨会。人民网研究院副院长、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华主持会议。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研究院院长唐维红致辞 王雪纯 摄

唐维红在致辞中表示: “我们召开此次研讨会,就是希望通过各位体育、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智慧,聚焦体教融合中的真问题,提出真招实策,为体教融合、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南京体育学院校长杨国庆发言 王雪纯 摄

杨国庆认为,《意见》包含了体教融合“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推进”两个原则,真正要把《意见》落到实处,一体化推进是关键,但当前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他建议,从五个方面实现“一体化推进”任务。“一是以目标融合为导向,通过设置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明确体教融合推进的方向;二是以理念融合为引领,解决体育和教育部门、政府和社会、社会和市场形成统一思想理念;三是以机制融合为核心,构建政府和部门协同配合的机制、责任落实机制以及落实监督机制;四以资源融合为支撑,系统整合体育和教育部门各自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充分融合,将是下一步体教融合推进的重要条件;五是以措施融合为抓手,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共同推进《意见》提出的37条措施,目前有些措施与现行教育政策不相符,应该如何解决,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壁垒如何打破,工作举措如何创新和探索,这些都非常重要。”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发言 王雪纯 摄

鲍明晓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部体育相关的政策,这表明中国体育也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鲍明晓认为,推进体教融合工作,首先要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上看待体育。“体教融合关系到未来国家发展的动力,体育、教育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统一。”其次还要建立一体化竞赛体系,“现在学生不喜欢体育,是因为训练多,比赛少。要把校内联赛、校际联赛、冬令营、夏令营,以及四级联赛体系做好,要按照学生的需求设计,这样才会有效果。”第三要一体化培养。鲍明晓说:“我们要把高水平运动员看成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体育的声誉和社会影响持续向好,体教融合的问题就比较好解决。”

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薛原发言 王雪纯 摄

薛原认为,《意见》的出台不仅是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也兼具“说明书”的作用,在赛事融通、身份互认、体校改革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性。薛原表示:“政策落实还是要走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文件中的一些措施和原来的政策出现矛盾,这些还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中梗阻’进行梳理和化解。”薛原认为,用考试作为指挥棒带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从体育、教育的规律出发,从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出发,探索更为科学、整体,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体育和教育部门要真正融合在一起,要有耐心,把准体教融合的发展脉络,首先要促进面向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后是在这基础之上的高水平后备人才梯队选拔培养。

北京四中退休教师、中国田径国际裁判文复生发言 王雪纯 摄

多年从事基层体育教学工作的文复生在会上提出了目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体育课时不足,第二是学校场地有限,第三是学校经费有限。长期以来,体育、教育部门对于学生运动员身份、资质问题互不兼容。同时,现有教育政策与学校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有矛盾,以北京为例,很多在小学从事体育项目训练的学生,小升初采用电脑排位,升入的学校没有他练习的项目,这个学生也就无法继续向高水平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通过网络参会 王雪纯 摄

季浏提出,建议落实四项措施,推动体教融合发展。“第一,真正落实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第二,提高体育课质量,开展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第三,鼓励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第四,恢复下午放学后让学生到操场参与体育运动。”同时,季浏认为,深化体教融合还要发挥社会合力。他表示:“学校的体育运动,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与,同时也要让家长参与到运动会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中;第二,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第三,社区也可以组织各种小型的比赛。”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发言 王雪纯 摄

芦咏莉在发言中也提出了她对体教融合“一体化推进”的意见和看法。她说:“第一是做好体育课课程设计。这需要体育人和教育人共同完成。另外,目前体育教师有结构性缺编和结构性缺失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就是场地问题,如何让孩子进入到专业的场馆学习体育技能,这也需要资源整合以及资金的支持。最后就是赛事,要把社区,班级、年级、校级比赛常态化,这对于亲子关系也是非常好的举措。”

陈经纶分校教育集团校长王松发言 王雪纯 摄

会上,王松介绍了陈经纶分校在体教融合中的一些尝试和探索,通过体育课程改革、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开展学生体育技能达人赛等方式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对于未来体教融合的推进,王松说:“运动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未来我们应该给学生建立起体质健康监测方案,对于学生在学校运动期间出现运动损伤,应该建立保障机制以及学校、家长有效的沟通机制,同时,也希望社会上优质的体育资源能够进入学校,补充学校场地、师资的不足。”

全民健身活动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沈冬生发言 王雪纯 摄

沈冬生也认为,建立健全的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体系、补充学生安全和便捷的运动场所是破解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动力不足的关键所在。沈冬生表示,当前深化体教融合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聚焦在优化顶层设计,打通体育、教育人才上升通道,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方面。沈冬生说:“学校体育是中间力量,但体育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责任,需要摆好体育的位置,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家庭体育教育的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体育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体育功能的价值认识。落实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更好地回归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应该改变各方观念,把体育上升到一定层面,全面看待体育的正确价值和意义。”

新体育网专职编委谭杰发言 王雪纯 摄

谭杰则从媒体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体育教育的理解。他说:“关于体育的概念,我们对一些口号和说法有很多误读。比如现在说的最多的就是健康第一,健康第一的意思不是在从事体育、开展体育竞赛的时候健康第一、安全第一,而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我们不要简单地把发展体育运动和增强人民体质想成一个因果关系。体育是一个全面塑造人的过程,我们不能把体育的功效低级化,应该把它全面化、立体化。”

央视体育频道导演、体坛风云人物执行总导演傅佳伟发言 王雪纯 摄

傅佳伟表示,目前体教融合还存在三方面的缺失。“第一是媒体缺失,整个媒体行业对体教的宣传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合力。第二是家庭体育缺失,家庭没有运动的环境和基因,怎么可能让孩子参与运动。第三是体育高校理论研究缺失,能不能随着体教融合,让高校有深入的案例研究,拿出适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成果出来。”

人民网深度调查部记者陈远丁发言 王雪纯 摄

会议最后,陈远丁以学生家长的身份谈了自己对于体教融合的一些看法。他说:“我作为学生家长有两个困惑,一个是学生评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填素质教育评价表,这12年,我们完整的参与了这个综合素质改革,没有任何用。我的孩子的体育好与不好,都无法对我的孩子升学、各方面提供任何帮助。第二个困惑,体育评价和体质评价本身是否科学。我的孩子是女孩,长得快一点,高一点,但是这么多年,她的身体素质按照BMI的标准一直是不合格的,因为你长得太快。作为学生家长来说,不光是敢不敢锻炼,愿意不愿意锻炼,去哪锻炼的问题,还有指挥棒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具体的体质评价和体育评价还有待科学、完善。”

(责编:杨磊、张帆)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