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的两支场馆运行团队日前召开办公工作动员会,北京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群)运行团队全部实现一线办公。
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12个竞赛场馆,根据场馆空间范围和运行特点,共组建9个竞赛场馆(群)运行团队。
目前,所有竞赛场馆(群)首批工作人员全部到位,涉及500余人,由北京冬奥组委、属地党委政府、场馆业务主单位等多方面人力资源组成,覆盖竞赛组织、场馆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电力、安保、医疗防疫等25个业务领域。
“运行团队是场馆运行工作的主体,也是赛时承担一线运行指挥、竞赛组织、赛时服务、运行保障、资源调配等综合任务的战斗集体。”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说,“组建场馆团队是场馆化的重要标志。场馆化,即将人财物、空间资源、运行计划等在场馆层面进行一系列整合与规范的动态过程,是国际通用的奥运会筹办的组织模式,是实现场馆高效运行的必经过程。”
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是最早迎来运行团队入驻办公的场馆(群)之一。2020年10月27日,团队入驻后立即投身工作,梳理重点任务,完善规章制度,顺利完成场地认证考察任务。延庆场馆群团队目前已有130余名工作人员,于2020年11月初开始到场馆办公,至今陆续组织了医疗急救、高山滑雪与雪车雪橇竞赛组织、赛事组织风险研判与应对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着团队战斗力。作为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2020年11月23日迎来首批运行团队工作人员。办公室是集装箱式房屋,下场馆时还需佩戴安全帽,伴着挖掘机和电钻声工作,条件虽有待改善,但团队依然干劲十足。
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表示,场馆化办公意义重大:“一是将筹办工作的重心调整到场馆运行上来,将对之前制定的系列运行计划、政策标准、运行程序等进行实战检验;二是将筹办优势力量集聚到运行团队中来,将98%以上的问题发现在场馆,解决在场馆;三是将全体工作人员纳入场馆管理体系,团队采取主任负责制以及‘单项指挥、双向汇报’的运行模式,力求高效决策、高效运转。”
下一步,各场馆团队将紧密结合场馆特点和运行实际,围绕测试活动部署工作任务,优化人员结构,壮大团队力量;加强团队建设,加快培养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办好“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0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