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一座塞外小城,因为承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这里正变成冬季运动胜地,受到来自全世界的关注。为了给冬奥会提供最好的医疗保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面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区域医疗合作新模式,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项目危险性更高,发生伤情一般更为急重,医疗保障的任务尤其艰巨。离赛场最近的崇礼,如何满足未来赛事运动员的医疗需求?2018年9月7日,张家口市政府、崇礼区政府和北医三院签约,北医三院全面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建设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崇礼院区迎来了快速发展。
人,被放在了最关键的位置。2018年12月7日院区挂牌,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敖英芳出任崇礼院区院长,一批北医三院的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团队进驻崇礼院区。在敖英芳看来,崇礼院区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大专科”和“小综合”。“大专科”,是围绕解决冬奥会和体育运动医疗保障问题,打造国际知名的运动创伤和康复诊疗专科;“小综合”,就是围绕和保障“大专科”,配置相对“小”的相关学科。这样,既可以为冬奥会提供完备的医疗保障,又能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就医需求。
CT、DSA等大型医疗设备被创新性地直接配备在了手术室内,相关检查在手术室里就能完成。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驻,一流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嵌入,2020年8月14日这天,医院手术室正式落成,敖英芳和崇礼院区副院长杨渝平拿起手术刀,在崭新的院区里一口气顺利完成了4例关节镜手术,填补了崇礼院区关节镜微创治疗运动损伤的空白。来自张家口当地的23岁小伙子是第一例患者,因为打篮球扭伤了左膝,被诊断为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做完手术后,小伙子兴奋地说,“没想到,北京专家能来家门口儿做手术,放心!”
喜报频传,2020年8月26日,院区创伤中心停机坪宣告正式启用。按照北京冬奥组委对冬奥伤员保障的要求,雪地医护人员要在4分钟内到达受伤运动员身边,15分钟内把运动员送到可以提供救治的医院,做好医疗救护。而在当日,通过999急救中心救援人员和崇礼院区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完美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到达楼顶停机坪,患者可以通过电梯直接转运到复合手术室或急诊抢救室,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
两年多来,北医三院投入了巨大的专家资源支持,截止到2020年底,已累计派驻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1821人次到崇礼院区开展专业指导。随着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崇礼院区2020年就诊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4%,本地重症患者域外转诊率下降20%,异地就医患者同比增加了30%,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辐射效应初显成效。2020年10月22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成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
现在的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一期工程新建的创伤中心楼即将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的二期工程正全面展开,后勤生活保障区已完成封顶。为了达到“实战练兵”的效果,自2018年以来,崇礼院区已为19场国际冰雪运动赛事提供了雪地保障,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冰雪运动员医疗基地”。作为距离冬奥会张家口(崇礼)赛区最近的救治医院,崇礼院区已为全面服务冬奥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