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太極

太極拳“柔弱勝強”的道理

李煥喜
2019年05月15日15:35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耄耋御眾的太極功夫,歷來是太極拳愛好者們渴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太極拳能夠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耄耋憑什麼能御眾,柔弱為什麼能勝強,一直是人們普遍關注的拳理關鍵問題。

《老子》給出的解釋是,“魚不脫於淵”,“弱也者道之用也”。《太極拳論》給出的解釋是,“顯非力勝”,“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即與“壯欺弱”、“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等技巧性因素關系不大,而是因為施動者發揮或者借用了某種“先天自然之能”。

“魚不脫於淵”,可以說是《老子》對太極拳理和太極動作的哲學概括和藝術描述。既富涵科學性,又便於理解和體悟。魚翔游於水,有三個要素,一是水,二是魚,三是魚之戲水和騰躍動作。三要素全,魚才能翔游、騰躍自如,捉拿極難。魚兒無水,再怎麼動作,也是瞎折騰,翔游騰躍不起來。“魚不脫於淵”,可以用狀態函數F=A+Bi來描述,其中A為實部,可視為魚,B為虛部,可視為水,“+”表示A、B之變及其相輔相成決定著魚翔游於水的狀態。

《老子》第三十六章為什麼要在“柔弱勝強”之后,緊跟著給出“魚不脫於淵”這麼一句哲言?許多年來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幾年隨著煉功實踐似乎漸有所悟。原來這是在暗示我們,行拳如同在“功夫水”裡“游泳”,要想柔弱勝強,必須要明白和借鑒“魚不脫於淵”的道理。也就是說,打太極拳也要符合上述三要素,一是“功夫”,二是人體,三是人體之動作架勢。三要素全,才能動作瀟洒綿延自如,輾轉騰挪如浮雲流水,進退顧盼如長江大河,才能產生柔弱勝強、耄耋御眾之妙效。沒有功夫,沒有場勢,沒有無極太極之功夫狀態變化,再怎麼動作架勢,也不是太極之勢。這裡的所謂功夫,就是“有無之相生”的無極太極功夫狀態,即《太極拳論》所指的“先天自然之能”。因此,練拳必須先煉功,行拳必須借助無極太極功夫狀態,猶如魚之翔游騰躍離不開江河湖海一樣。

用狀態函數F=A+Bi來描述太極拳習練者的功夫狀態,A謂之實(部),可視為身段手腳,B謂之虛(部),可視為功夫或無極太極之狀態。A的力度大小、形體架勢之變化,B的有無、虛實、陰陽之變化,兩者相輔相成、組合演變,就構成了變化無窮、奧妙無窮的太極之拳法套路。善用A、B之變,活用A、B之變,便可在推手或散打之時產生“四兩撥千斤”、“耄耋御眾”、“無招勝有招”、“渾身無處不是手”之妙效。

太極拳的養生健身功效,除了相當於常人做體育活動和廣播體操時的A部分鍛煉之外,更重要的是其還有B部分的鍛煉,即無極太極功夫的養生鍛煉。B部分的鍛煉和養生功效,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是太極拳等內家拳法所獨有的好東西,是外家拳法和現代體育鍛煉都不能企及的。這既是太極拳的養生和技擊奧妙之所在,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流傳數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奧妙之所在。聰明的修道習拳者,對此不可不悟也!

(責編:管若寒、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