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線上挑戰活動,不僅為小籃球項目發展打開了思路,也為喜愛籃球的孩子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收獲信心的大舞台。小籃球項目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籃球,也為中國籃球提供了更多后備人才。
5月以來,一場名為“我是少年運球王”的線上挑戰活動風靡網絡。家中客廳、街邊空地、小區廣場……孩子運球的場景五花八門。不少人看完視頻都為小球員的熱情和技藝點贊。
如何讓廣大青少年廣泛參與體育活動,在成長中擁有強健體魄,小籃球項目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作為“我是少年運球王”活動發起者之一,中國籃球協會小籃球項目組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積極為籃球運動“扎根育苗”。
線上推廣
在新媒體平台上,“我是少年運球王”活動收到近4000段視頻,同名話題播放量超過1800萬次。“還有不少籃球培訓機構組織孩子踴躍參加。”中國籃協副主席、社會發展部部長許閩峰直言“沒想到”。
該項活動緣起於中國籃球協會、“CBA你我TA”公益基金、姚基金、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和人民日報社體育部等聯合發起的《“籃”不住的體育課》。中國籃協主席姚明、中國國家女籃隊長邵婷等10位知名籃球界人士擔任“雲教練”,鼓勵孩子參與線上挑戰活動。“活動的初衷就是想利用網絡,聯合優勢資源,為喜愛籃球的孩子搭建一個大舞台,讓他們展示自己,收獲信心。”許閩峰介紹。
近期,一段獨臂籃球少年的視頻在網上熱播。視頻中,來自廣東雲浮的張家城展現了行雲流水般的運球和精准的投籃。邵婷看到張家城上傳的視頻后,主動寄去自己的簽名球衣,希望他“要努力,不要放棄”。張家城的故事被大家知曉后,小籃球項目負責人宮彬既欣慰又激動:“張家城上傳的挑戰視頻帶來的那種心靈震撼,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體育的力量。”
線上活動開了個好頭,一直在為小籃球項目傾注心血的許閩峰有了更多信心和想法:“可以把籃球分解動作設計成挑戰內容,讓更多孩子在線上比拼單項技術,擴大活動參與面。小教練和小裁判的培訓工作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
舉辦聯賽
小籃球主要針對6—12歲小球員,籃球、籃筐、場地、規則均按照兒童身體發育的特點而設計,可以看做“迷你版”籃球。2017年11月,中國籃協啟動中國小籃球發展計劃,並於2018年、2019年連續舉辦了全國小籃球聯賽。
據中國籃協統計,2018年,全國小籃球聯賽參與球隊15365支,參與的小球員超過10萬人。2019年,參與球隊增加至24862支,同比增長61.8%,參與球員超過18萬人,同比增長86.1%。許閩峰表示,在數量增加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賽事質量,“隻要把聯賽辦好,參賽小球員的數量自然會增加”。
如何開展小籃球,中國籃協已經找到了一些感覺。許閩峰介紹,相較於聯賽的規模和影響力,中國籃協現在的重點是制定一套可復制的小籃球標准,“無論是比賽、承辦單位、訓練營,還是各種軟、硬件設施,都有一套標准。這項工作正在完善。”中國籃協為此聘請多位具有籃球理論知識及教學實戰經驗的學者、老師,組建了專門課題組,小籃球規則、運動圖解、教練員指導手冊等研究成果正陸續發布。
在普及籃球運動的同時,小籃球項目也為籃球競技后備人才提供了更多資源。中國籃協每年都會從聯賽中篩選各年齡段的好苗子,建立大數據系統。今年1月,近100名從小籃球聯賽中選拔的小球員參加了為期4天的“夢想訓練營”。“未來我們會加大技術培養力度,為有潛力的小球員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機會。”許閩峰表示。
小籃球推廣中也遇到一些挑戰。比如,參賽球員男、女比例需要進一步平衡。2019年,盡管參賽女孩達到32658人,比2018年增加了1萬多人,但與參賽男孩相比約為1︰4.8,相差仍然不小。為此,中國籃協特別啟動了小籃球女孩項目,推出專屬口號和設計圖標,吸引更多女孩參與其中。
培育文化
目前,全國小籃球聯賽設立了6個大區,每個大區會產生一個賽季冠軍,但大區之間不會決出“總冠軍”。這是中國籃協有意淡化勝負之爭的舉措,“我們希望孩子以更純粹的熱愛和平常心來參與籃球運動。”許閩峰說。
重教育、重普及、輕錦標是小籃球秉承的原則,這樣的理念體現在聯賽的諸多細節中。參與小籃球聯賽的每一位小球員、教練和領隊都會獲得一份紀念証書、紀念獎牌,“隻要參加,就是勝利者”。學會尊重也是小球員的“必修課”。每場比賽,小球員都必須向觀眾席、教練席、裁判鞠躬致敬,與對手握手、問好,比賽結束后還要將場地收拾干淨,自己的東西要擺放整齊。“這些行為規范對小球員的成長同樣重要。”宮彬認為。
體育的價值不僅在於培養強健的身體,還有助於塑造健康的人格。許閩峰說:“有些小球員在場上看到敗局已定,比賽沒結束就哭了。賽后,教練和領隊都會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失敗,繼續努力。這其實就是最生動的挫折教育。”
小籃球聯賽還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在各個大區的夏令營開營式上,小球員集體唱國歌﹔比賽和訓練間隙要去當地的教育基地參觀學習。許閩峰說:“這些都是我們堅持的內容。小籃球不只是比賽,還有很多教育和文化的元素。希望這些內容能夠陪伴孩子成長,影響他們的一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9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