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不怕困難——專訪江蘇青年男籃主教練張成

王鏡宇、王浩宇、王恆志

2020年10月10日07:59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喜歡就不怕困難——專訪江蘇青年男籃主教練張成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記者王鏡宇、王浩宇、王恆志)坐在江蘇肯帝亞俱樂部訓練場邊的座椅上,張成面帶微笑,侃侃而談,給人的感覺和當年那個在籃球場上充滿激情、略帶殺氣的張成差別不小。退役10年,做了10年江蘇青年隊教練之后,這位前中國男籃國手的兩鬢添了些許白發。一路走來,與籃球做伴,他說的最多的是喜歡和熱愛。

  喜歡,還是喜歡

  小時候,張成就讀於有籃球傳統的昆山市實驗小學,三年級開始參加業余訓練。張成的父親是鐵路職工,常常到外地工作。父親在家的時候,他5點起床,父親騎車送他去學校訓練。如果父親不在家,他4點半就得起床,跑步到校。晨訓從五點半到七點十五分,訓練完才去吃早飯,然后上課。下午兩三節課之后,張成和小伙伴們繼續訓練,七八點鐘趕回家,做作業、洗澡、睡覺,第二天繼續早起。這樣的生活,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延續到小學六年級。

  “那時候一個是我們真的熱愛籃球,第二個老師為什麼那麼支持?家長為什麼支持?因為教練給我們制定了一個嚴格的規定。首先他問你喜不喜歡?我們說喜歡。那你喜歡了,如果你不是三好學生,就不准訓練,所以小時候我們隊都是三好學生。我后來是打專業,我的一些同伴們后來都考了很好的大學,有南大的,有北大的,有考國外的。從我個人的體會,學習跟練體育沒有那麼大沖突。隻要你熱愛,時間總是有的。”

  初三那年,張成入選了江蘇青年隊,從昆山來到南京。剛來的那一年他很不適應,但喜歡讓他堅持了下來。

  “剛來那一年跟不上,他們訓練量太大了,我練得都快不行了。父親來看我訓練累成那樣,就告訴我‘兒子,不行咱回家吧’。我跟我爸講‘我不回去,我要打球’。一根筋嘛,我喜歡(笑)。我給我們隊員講,我說你們還玩,以前我有10分鐘都想睡覺了。天天早上起來(跑)3200,每天5:30起床,每天出操,每天跑。體能素質不就這麼練了?大冬天哪有暖氣?手凍得跟蘿卜似的,運球反而運得好了。夏天哪有那麼多空調?還是要吃苦……”

  喜歡籃球、不怕吃苦的張成,闖出了一片天。他先后入選了國青隊、國家隊,在江蘇男籃也成為當家球星。讓江蘇球迷至今津津樂道的是,1998-1999賽季,初登CBA聯賽舞台的張成在胡衛東缺陣時單場砍下49分,率領江蘇隊主場力克吉林隊,后來他也成為那個賽季的聯賽最佳新人。2001年,張成隨中國男籃奪得了亞錦賽冠軍。2009年,張成因傷退役,但沒有離開自己喜歡的籃球。他到江蘇青年隊開始教練生涯,期間還曾到國家青年隊執教,一干就是10年。

  體教融合是大趨勢

  《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不久前正式發布。聊起這個文件,張成談到了近幾年專業隊在招生、選材方面遇到的挑戰。

  “現在好多家長的選擇面比較廣,不像過去孩子向往打專業隊的態度比較堅決。現在教育系統的CUBA(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高中聯賽真的搞得很不錯。所以從家長的角度來講,想既讓孩子有學習的保障,又有打球的機會,很多時候第一選擇是參加學校的比賽和訓練。我們專業隊要訓練的話,文化課確實會耽誤。真正達到CBA或者是頂尖水平的運動員還是鳳毛麟角,有一大批是要淘汰的。從我們自身角度來講,在招生方面就存在一定困難。另一方面,過去是以層層體校輸送的機制為主,而現在是市場化的方式,很多俱樂部全國招人,那麼隊員本身、家長、啟蒙教練給隊員的規劃選擇也跟過去有很大不同,江蘇本地的苗子不一定來我們這裡,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挑戰。”

  在張成看來,現在像他這樣的專業隊教練,在選拔、培養人才的同時也得考慮孩子的出路問題,不能像過去那樣簡單地用“來了就練、不行就走”的方式對待青年隊隊員,或者用注冊的方式把大量的年輕球員“囤積”起來,大浪淘沙。

  “每個教練員帶的運動員都像是自己孩子,好多孩子十三四歲、有的十一二歲就過來跟著我,我得給他考慮這些東西。”張成說。

  在張成看來,體教融合是大的發展趨勢。如果體教融合做得好,籃球人才的基數會擴大,專業隊和職業俱樂部的選材面會更廣,優秀運動員到學校做教練的機會也會更多,校園籃球的水平會水漲船高。

  中國男籃要解決三條線脫節問題

  在去年的男籃世界杯賽中,中國男籃表現欠佳,尤其是惜敗於波蘭隊的那場比賽,常規時間最后十幾秒的失誤讓很多球迷難以釋懷。對此,張成表示,自己有過為國征戰的經歷,他相信每位運動員和教練員在場上都希望去贏得比賽。只是,在那個時間點上出現了技術上的失誤,帶來了不利的結果。除了惋惜、批評之外,更重要的是從技術上總結、學習那個片段。

  “那個片段過去了,你就去總結,有好的地方,你也去總結。這不是這個項目的財富嗎?這種東西是每場比賽都有可能會發生的。”

  張成認為,拋開世界杯個別場次的失誤不談,目前這支中國男籃三條線脫節的情況比較明顯,這跟現在的隊員不夠注重自己位置技術的強化訓練以及技術全面性不夠有關系。

  “丁彥雨航他為什麼很突出?因為在前鋒線上他持球能力很強。有些隊員他也很努力,但他的技術能力支持不了他去做這些東西,所以就顯得沒有小丁那麼突出。過去我們也看到96黃金一代那幾個,咱先不說后衛的控球能力,那當然是沒話說。那幾個前鋒,孫軍、胡衛東他們這些突破、傳球的到位程度現在的運動員都比不了,所以他不脫節。咱們現在就有點脫節,隻有后衛去推進。從快攻開始,后衛當然是第一發動人,但你的進攻如果總是隻跟內線去銜接,前鋒都在外面的話,那你的出球點少,進攻的速度就跟不上了。”

  據張成的觀察,現在歐洲一些強隊,位置概念很模糊,內線5號位、4號位的球員可以出來投籃、策應,1、2、3號位的球員都能支配球、發起進攻,這樣的話球隊整體不會脫節,速度也很快。而我們的球員技術能力相對單一,位置技術特點也不突出,這是各個層級的隊伍都需要提高的。

  廣東、浙江稠州在CBA代表發展趨勢

  在江蘇青年隊當教練,張成平常看得最多的是江蘇球隊的比賽。此外,他也非常關注廣東宏遠隊。在他看來,廣東隊攻防轉換的速度和能由多個點推動進攻的打法符合籃球的發展趨勢。

  “一個他個人能力比較強,你看他4號位也能推,3號位也能推,不管誰拿球他都能推,內線還能跟進、能傳,所以跟他難打。我看他一個回合(的進攻)經常三、四秒鐘完成。一個正常比賽時間下來,他的有效攻擊次數達到120、130,你隻有80次。你命中率就算60%,他就40%,你打不了他,這叫速度。他把所有的體能放在防守上,給你加大防守壓力,我速度就是快,你跟不上我。我覺得咱們現在國家隊也好,地方隊也好,從廣東隊開始這就是進步,是一個趨勢。”

  張成認為,CBA的其他隊伍要想學廣東比較難。因為廣東隊本土球員整體能力比較強,所以選擇外援的時候找的是適合體系、講究整體的外援。其他很多CBA球隊短板比較明顯,所以會去找能夠彌補短板、得分能力特別強的外援,整體性就會不夠。張成注意到,浙江稠州銀行隊的上升趨勢明顯,已經逐漸形成風格,跟廣東隊有些類似。

  張成說,以前中國男籃身高不夠,所以講究“小快靈”、講究技術。現在身高有了,應該把“小快靈”變成“大快靈”,而不能丟掉自身特點,變得慢慢騰騰的。從現在國際籃壇的發展趨勢看,很多歐洲強隊也是講究整體和速度,中國隊也應如此。

(責編:李乃妍、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