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棋手,喜欢跟着感觉走(中国新棋谱)

本报记者 范佳元

2017年05月05日0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棋手小传

  丁立人,1992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96年开始学棋,2009年晋升为国际象棋男子特级大师。2009年、2011年、2012年3届全国男子个人锦标赛冠军。曾蝉联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海南儋州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冠军。2014年8月和2015年4月,丁立人作为中国男子国际象棋队的主力,随队分别夺得第四十一届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和第十届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两大赛事的团体冠军。

  

  棋手给人的感觉大多淡定从容、宠辱不惊,但如果距离比赛开始20分钟时才睡醒,“不惊”是不大可能的。“吓死了,真是吓死了。还好我动作还是挺快的。”事后说起来,丁立人面露窘态,他在4月开幕的2017年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龙岗站)的比赛中险些迟到。

  爱好不少

  比赛在4月19日下午1点正式开始,但是丁立人早晨5点才睡下,并不是忘我地准备比赛,而是因为熬夜坚持看完欧冠皇马对阵拜仁的比赛。因看球差点误了比赛,这在丁立人的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不过以“兴趣导向”作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丁立人来说,这样的事似乎迟早都要发生。“我一直是比较纯粹的人,只关心自己兴趣这块。”丁立人说。

  当天比赛结果是和棋,丁立人的对手是北京队的李超。李超并非泛泛之辈,他和丁立人都已经通过选拔进入正式名单,参加今年6月将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象棋世界男子团体锦标赛(国象世团赛)。“本来水平就很接近,想赢的话还是得走出点招儿来。”丁立人不认为晚睡给自己的比赛带来了影响。平时,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欧冠,都是他喜欢看的比赛。

  在熬夜看球之前,丁立人还和其他棋友在当地的体育馆打了3个小时的篮球,运动时间很长,但这正是智力项目选手的放松方式。在北京大学上学时,丁立人大概一周会打一次篮球。丁立人习惯左手运球、右手投篮,可惜投篮命中率不高,再加上身材瘦弱,能让他在球场立足的就只有积极跑动和传球意识。

  在篮球场上这种球风被认为是有大局观,具备控球后卫的素养,而反映在国象上,丁立人称自己是“局面型选手”:不以犀利攻杀见长,而是在多种招法下作出最合适的选择。“该凶的时候凶,该稳的时候要稳。”丁立人说。

  浙江棋院教练王文浩认为丁立人的突出特点是“技术扎实,走棋精确”;浙江队队友卢尚磊认为丁立人“在开局上实力强”。而在丁立人自己看来,下棋的理想境界在于招法无迹可寻,开局、变体、防御,棋子的每一次移动都会带来无穷变化,而棋手需要做的就是随机应变找到恰当的应对。

  做到这点,“需要灵感和自由。”丁立人说。

  天赋出众

  从4岁开始学棋,丁立人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从“不自由”的套路和定式开始。在外人看来,棋手的生活是寂寞而枯燥的,不是在训练时对着电脑“发呆”,就是在比赛时对着棋盘“发呆”。可以肯定的是,国象并不令他反感,否则丁立人一定会像学唱歌一样明确表示“不喜欢”,“小时候是不会去想下棋到底有什么好玩的,等我能说出来国象魅力的时候我已经没的选了。”这句话,可以看作丁立人对自己国象天赋的含蓄表达。

  丁立人1992年出生在浙江温州,这座以经商闻名的城市同时拥有深厚国际象棋底蕴。1995年,温州被授予“国际象棋之城”的称号,出过叶荣光、诸宸等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丁立人从小就能接触到国象并非偶然。

  经典对局、比赛、复盘、讲解……漫长的学棋生涯缺乏波澜,如果非得设置一些悬念就是,丁立人的妈妈对他进入棋院当一名职业棋手一直犹豫不决。

  “我自己是希望去棋院当职业棋手的,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非得有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2009年我首次拿到全国男子个人锦标赛冠军。”丁立人说:“这个冠军帮我妈妈下了一个决心。”这一年,丁立人17岁,此后在2011年和2012年他又在这项赛事上拿了两次冠军。

  在国际舞台的重要亮相是在2012年的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国象奥赛)中,中国队一度与冠军十分接近,只是在最后一轮功亏一篑,最终名列第四。当时年仅20岁的丁立人坐镇中国队第三台,最终获得6胜1和1负的优异战绩,让中国队总教练叶江川盛赞其“像一把尖刀”。也正是凭借那一届比赛中的优异表现,丁立人逐渐巩固了国家队主力的位置,

  2014年和2015年,中国国象男队迎来高光时刻,先后在国象奥赛和国象世团赛两项重大赛事夺得冠军,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作为主力队员的丁立人,他的名字越来越被外界熟知。

  期待提升

  进入5月,在最新一期国际象棋等级分排名中,丁立人以2773分排名第十一位,在中国选手中排名最高。这要归功于4月初进行的深圳龙岗国际象棋大师赛,在这个亚洲地区今年最高级别的国象赛事中,丁立人凭借3胜7和的不败战绩夺得冠军。

  这个冠军有“地利”的因素,因为联赛的关系丁立人每年都要在龙岗比赛几天,而换到海外赛场,陌生和孤单会让丁立人心里压力增大,“只能发挥出平均水平,或者不到平均水平”。这一点王文浩也有同感:“丁立人临场竞赛气质还是单薄一些。这一点要向谭中怡学习。”

  谭中怡是2017年国象女子世锦赛新晋冠军。但中国国象早已不缺“棋后”,而男子世界冠军,中国棋院一直在寻求突破。丁立人自然被寄予厚望。

  “心情好的话有提升的空间。”丁立人说。在他眼里,精彩对局都是内心感受与战术完美结合的结果。比如2013年4月在法国卢浮宫杜乐丽花园举办的阿廖欣国际象棋纪念赛中,丁立人执白对阵当时世界排名第二的亚美尼亚棋手阿罗尼扬,在走出精心准备的变化开局后,白棋获得了较大的空间优势。随后丁立人弃象撕开对手的王城,利用后车配合罗织杀网,让阿罗尼扬在第四十三回合停钟认输。这盘棋被赛会评为“最佳战术组合奖”。连续几步的衔接,丁立人下出了国象中蕴含的逻辑美感,而卢浮宫这样的名胜又为这盘棋增色不少。

  丁立人很享受这样“心有所动”的感受,所以在大量利用人工智能帮助训练的当下,丁立人认为棋手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战斗力。“如果按照电脑计算进行拆解,双方都准备得充分的情况下,那和棋的概率就越来越高,国际象棋是不是要终结了呢?”这是丁立人自己的思考。

  人不可能像电脑那样完美,这正是国象的生命力所在,“我还是希望自己下出一些有意思的棋。”是的,那些最有力的出子常常埋伏于脑海中,在适当时候苏醒过来,狠狠向对手王城发起攻击……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5日 23 版)

(责编:袁勃、张帆)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