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焜在比赛中。 |
看人民映像 |
13岁的北京男孩徐杨焜年纪不大,接触过的运动项目却不少,比如说游泳、篮球、跆拳道、橄榄球等;徐杨焜性格腼腆,可是要说起从运动场上领悟的那些道理,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与橄榄球的缘分,是误打误撞来的
5岁的时候,徐杨焜就已经天天泡在泳池里了。那会儿他经常生病,三天两头就得去趟医院。父母着急,打算送他去练练体育,强身健体。恰巧这时候北京市东城区业余体校游泳队来幼儿园挑小队员,相中了手长脚长的徐杨焜。从那以后,徐杨焜便开始了每天两个小时的训练。
起初徐杨焜没少哭,也没少说过“再也不想练游泳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每天放学后别人都回家了,自己却要去游泳馆游上5000米才能回家,甚至连生病的时候也不能请假,要在岸边练习体能。可是他每次哭完,第二天还是要继续训练。
不过,徐杨焜慢慢地就有些喜欢游泳了,因为游泳不仅让他个头长高了、身子长结实了,而且还让他去医院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了。父母看运动效果不错,更加重视对他的体育教育,妈妈常对他说:“有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其他事情。”不光是游泳,徐杨焜也在尝试其他的运动项目——在学校里,他打过篮球,练过跆拳道,外出旅游时还体验了皮划艇和射箭。这些运动中,徐杨焜最钟情的当属橄榄球。
徐杨焜和橄榄球的缘分,是误打误撞来的。他有个比自己小7岁的弟弟。父母看到哥哥练过游泳之后身子壮了,也筹划着让弟弟去学一项运动。与哥哥沉静内敛的性格不同,弟弟活泼调皮,每天跑来跑去,一刻也不愿停下来。父母商量后,决定送弟弟去学橄榄球。没想到第一节试听课刚结束,陪弟弟来的徐杨焜表态了:他也要打橄榄球。
橄榄球也是一种智力运动,我的大脑里有很多种战术
“刺激”,徐杨焜认为这是橄榄球吸引自己的直接原因。这项在国内有些小众的运动,连如何佩戴头盔都有一番讲究,充分引起了这个男孩的好奇心。从那以后,一到周末,徐杨焜就拖着行李箱,带上装备,来到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训练场,穿上厚重的护具,和其他同龄男孩一起奔跑、投掷。
因为好奇,徐杨焜开始接触橄榄球,等到他练了一阵子,对橄榄球的理解加深了,才发现这项运动和自己如此适合。
在别人眼里,橄榄球总是和身体冲撞联系在一起。徐杨焜却认为这也是一种智力运动,就像下棋一样,需要谋略和大局观。他在场上打四分卫,也就是进攻组的组长,负责布置战术、组织进攻。“我的大脑里有很多种战术,比赛时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选择。”说这话时,羞涩的徐杨焜有一丝自豪。
然而,橄榄球带给他的并非只有快乐和荣誉,也有挫败与质疑。徐杨焜和队友第一次参加青少年橄榄球U12(12岁及以下)联赛的时候,大伙还在磨合期,几乎输掉了每一场比赛。场上,孩子们一落后总会着急;场边,观赛的家长们也会议论纷纷,“这个战术对不对啊?”“四分卫怎么布置的?”有时候,这些声音就会飘进徐杨焜的耳朵里。爸爸担心他受到影响,他却一笑置之,“没有必要在意,我会用行动证明自己。”
说到做到,第二个赛季,徐杨焜和队友配合越来越默契,越是落后的时候,反而更能激起大家的斗志。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互相分担、互相理解。即便有人失误,队友们也不会指责和抱怨。大家抱在一起,互相鼓劲。“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从小到大徐杨焜听了无数遍,可是真正懂得它的含义却是在赛季结束的时候。这一次,他们捧起了冠军奖杯。
橄榄球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在橄榄球赛场上,徐杨焜体会到反败为胜的甘甜。而在另一个“赛场”上,他不得不面对失败的苦涩。
那是升初中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发下来后,徐杨焜一看自己的分数,全班倒数第二。“数学给了我很大的挫折”,他如此形容当时的心情。然而半学期之后的期末考试,当数学成绩又一次摆在徐杨焜面前时,这次他从倒数第二变成了正数第一。问他迎头赶上的秘诀,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
徐杨焜的烦恼,父母都能及时捕捉,却总是不动声色,让他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在他们看来,运动塑造了徐杨焜遇事冷静的性格。面对困难,徐杨焜也会急躁,但很快就能冷静下来,然后集中精力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年夏天,徐杨焜和国外打橄榄球的同龄人接触时,发现自己和对方的差距,这事让他受了刺激。认真思考后,他决定新赛季不参加比赛了,先把基本功练扎实了,以后再参加比赛。
徐杨焜有很多爱好。他喜欢组装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喜欢用烤箱做小饼干,也会趁爸妈不注意的时候打一会儿游戏。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陪伴他长大的橄榄球,就像能够分享心情的好朋友。橄榄球打开了一扇窗,让他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橄榄球像一个不说话的老师,帮助徐杨焜一点点领悟那些人生的道理。训练让他学会了坚持,失败教会他处理负面情绪,成功告诉他努力奋斗的意义,队友则让他明白了如何与他人相处。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品格,在运动中成长的徐杨焜,收获颇丰。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4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