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人民太极

太极拳“柔弱胜强”的道理

李焕喜
2019年05月15日15:35 |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小字号

耄耋御众的太极功夫,历来是太极拳爱好者们渴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太极拳能够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耄耋凭什么能御众,柔弱为什么能胜强,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拳理关键问题。

《老子》给出的解释是,“鱼不脱于渊”,“弱也者道之用也”。《太极拳论》给出的解释是,“显非力胜”,“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即与“壮欺弱”、“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等技巧性因素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施动者发挥或者借用了某种“先天自然之能”。

“鱼不脱于渊”,可以说是《老子》对太极拳理和太极动作的哲学概括和艺术描述。既富涵科学性,又便于理解和体悟。鱼翔游于水,有三个要素,一是水,二是鱼,三是鱼之戏水和腾跃动作。三要素全,鱼才能翔游、腾跃自如,捉拿极难。鱼儿无水,再怎么动作,也是瞎折腾,翔游腾跃不起来。“鱼不脱于渊”,可以用状态函数F=A+Bi来描述,其中A为实部,可视为鱼,B为虚部,可视为水,“+”表示A、B之变及其相辅相成决定着鱼翔游于水的状态。

《老子》第三十六章为什么要在“柔弱胜强”之后,紧跟着给出“鱼不脱于渊”这么一句哲言?许多年来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几年随着炼功实践似乎渐有所悟。原来这是在暗示我们,行拳如同在“功夫水”里“游泳”,要想柔弱胜强,必须要明白和借鉴“鱼不脱于渊”的道理。也就是说,打太极拳也要符合上述三要素,一是“功夫”,二是人体,三是人体之动作架势。三要素全,才能动作潇洒绵延自如,辗转腾挪如浮云流水,进退顾盼如长江大河,才能产生柔弱胜强、耄耋御众之妙效。没有功夫,没有场势,没有无极太极之功夫状态变化,再怎么动作架势,也不是太极之势。这里的所谓功夫,就是“有无之相生”的无极太极功夫状态,即《太极拳论》所指的“先天自然之能”。因此,练拳必须先炼功,行拳必须借助无极太极功夫状态,犹如鱼之翔游腾跃离不开江河湖海一样。

用状态函数F=A+Bi来描述太极拳习练者的功夫状态,A谓之实(部),可视为身段手脚,B谓之虚(部),可视为功夫或无极太极之状态。A的力度大小、形体架势之变化,B的有无、虚实、阴阳之变化,两者相辅相成、组合演变,就构成了变化无穷、奥妙无穷的太极之拳法套路。善用A、B之变,活用A、B之变,便可在推手或散打之时产生“四两拨千斤”、“耄耋御众”、“无招胜有招”、“浑身无处不是手”之妙效。

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效,除了相当于常人做体育活动和广播体操时的A部分锻炼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还有B部分的锻炼,即无极太极功夫的养生锻炼。B部分的锻炼和养生功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是太极拳等内家拳法所独有的好东西,是外家拳法和现代体育锻炼都不能企及的。这既是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奥妙之所在,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数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奥妙之所在。聪明的修道习拳者,对此不可不悟也!

(责编:管若寒、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