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石室小学,学生和家长一起在足球课上做游戏。 |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西城中学的学生在上游泳课。 |
学校体育课走形式?体育老师不够用?高校难以培养出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这些困扰中国体育发展的痛点和难题,如今有了“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针对体教融合的迫切需求提出诸多举措,为青少年的健康人生和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播种”。
把体育课的作业加上去
生活越来越好,小眼镜、小胖墩却越来越多;体育课年年都上,很多学生却连一项运动技能都无法熟练掌握……数据显示,过去30多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连续下滑,近三成儿童和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
在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学校体育与培养运动员的竞技体育的分离,是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以前培养运动员是体育部门的事,而学校体育只剩下增强体质的单一目标,没有形成学会、勤练、常赛的完整体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重振学校体育,刻不容缓。为此,《意见》提出多项举措加强学校体育发展: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建设学校代表队,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王登峰表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首先是推动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从过去仅仅注重增强体质,向学会、勤练、常赛转变,每一名学生都要学会至少一项体育技能。
2019年底,云南省在中考教育改革中将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向语文和数学等“主科”看齐,引发各方热议。此次《意见》也明确,将体育纳入中考的同时,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王立伟认为,体育进中考、进高考,能够让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成为孩子全面发展综合评价的一部分,也能够切实让家长和社会转变思想观念,真正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课上教会的知识和技能,不练习是掌握不了的。现在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但是体育课的作业必须加上去。”王登峰说。
由于场地和师资条件限制,目前不少学校在体育课的项目和专业性方面存在短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表示,应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学校体育课,特别是课余的训练,解决下午三点半之后的问题,培养青少年的个人兴趣和特长。”李建明说。
体育老师成了“香饽饽”
随着校园体育受到重视,昔日时常被占用的体育课成为学校的“必修课”,体育老师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体育师资缺口。
体育老师成了“香饽饽”,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亟待提高。为此,《意见》提出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
教练师资对于完整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非常重要。李建明说,将在学校里让更多体育教师得到系统培训。优秀退役运动员今后可以通过先入职、后培训的方式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岗位。
在体育教师之外设立教练员,是体教融合的改革亮点之一。王登峰介绍,体育教师和教练是两个岗位,工作内容不一样,但可以由一个人担任。体育教师主要从事更全面的教育,教练员则侧重于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培养,教练的体育专业特长能够更好地在学校体育里得到发挥。
据介绍,目前一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一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人才较多的省市,已开始在体育教师培养方面进行探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练员进入学校任职,也会促进校园体育赛事的普及。
“既然设了教练的岗位,没有比赛肯定不行,这个是校园体育观念的革新。”王登峰说。
整合教育和体育两个体系
在今年8月举行的新赛季CBA选秀大会上,有11名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球员被职业球队选中,入选人数创造历史新高。从校园迈入职业体育的赛场,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
“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国外很多体育强国绝大多数的优秀竞技运动员,都是通过这种途径培养起来的。”王登峰说。
要想打通校园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壁垒、为各个项目的发展挖掘和培养人才,设立足够数量和系统的比赛是关键。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其中,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整合学校比赛和U系列比赛,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
“过去学校体育不强调竞赛,其结果就是体育课可能根本不需要教会运动技能。学校体育要想完整实现育人的功能,就要搭建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体系。”王登峰说。
破除部门藩篱,整合教育和体育两个体系的赛事,是体教融合的关键所在。
“我们过去可能更习惯于教育部门主要组织在校学生竞赛,体育部门更多组织高水平运动员的竞赛。”李建明说,从改革方向来说,今后要在学校体育、体校教育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共同的竞赛平台上展现才华,甚至走上世界最高的舞台。
事实上,校园足球近年来的开展,便在赛事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校园足球体系的优秀队伍可以参加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女足乙级联赛中,俱乐部女足和大学生女足均参赛。此外,全国校足办还与中国足协联合制订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规则与运动员等级认定办法。
“通过竞赛体系的搭建,将来在竞赛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后备人才,还可以打通进入大学的通道。通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对这些人进行训练、共同组织比赛。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校园体育竞赛的体系,也就构建了一个优秀的后备体育人才成长和上升的通道。”王登峰说。
建设和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四川成都举行。近年来,中国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上取得显著进步。在去年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收获2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三。与此同时,高校体育如何为竞技体育培育人才、如何帮助运动员塑造完美人格也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
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方案》提出,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推进国家队、省队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
“过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是为了解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问题。显然,这个目标和方向和我们现实的状况是不相适应的。”李建明说,很多学生虽然有竞技体育的天赋和才能,但是往往面临着进入高校学习或是进入专业队深造的两难选择。
“如果能够打通这方面的渠道,更好地解决项目布局、训练质量提升、学训矛盾等政策问题,学生不仅可以进入到体育系统的各级专业队训练深造,还能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的渠道和阵地。”李建明说。
王登峰同样指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体教融合中起到牵引的作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完善,将成为小学、初中、高中体育竞赛赛事优秀运动员的归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