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姝(左)在执裁中。 |
王珏(后)在指导小队员。 |
核心阅读
冰壶运动在上海越发时尚,可以看作冰雪运动在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全民健身、校园推广,让更多人接触、参与这项“慢”运动;大众参与和项目发展水涨船高,专业人才有了更多舞台,两位冰壶教练,将成为北京冬奥会裁判。
跨越元旦直至2月底,第二届上海白玉兰国际冰雪节让申城因冰雪热闹一时。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教师李凌姝和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教练王珏也迎来火热一冬。
这两位姑娘,将在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负责裁判工作,李凌姝将担任副计时长,王珏则是执场裁判。能够亲身参与“家门口”的冰雪盛会,对她们来说,是一份荣誉,也是沉甸甸的压力。
冰壶独具魅力,尽在优雅精巧
“慢”,是冰壶运动给人的直观感受。比赛中,队员观望、讨论,许久投出一只壶,经过数十米的滑行后轻轻撞击,准确落位,优雅而精巧。
李凌姝与冰壶结缘是在2011年,那时位于松江大学城的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刚刚落成。“学校打算开设冰壶课,需要老师,我算是‘半路出家’。”李凌姝原本负责健美操和功夫扇等课程,因为身体条件好,个人有兴趣,在经过专业培训后,她从2012年起担任学校冰壶课老师。
王珏接触冰壶的时间略晚一些。2013年,徐汇区青少年体校成立冰壶队,负责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训练管理工作的她分管这支队伍。“蹬踏与田径起跑动作相仿,滑行需要平稳、精准的滑冰技术,投壶则需要对出手有很好的控制”,王珏一上手就感受到冰壶的精细。
2014年,上海市体育局组织冰壶裁判员考核,李凌姝顺利通过,6月获得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次年,上海承接全国冰壶联赛分站赛,王珏获邀参加,一个月间住在比赛场馆旁,就此走上了裁判员岗位。
结合体力脑力,有助孩子成长
在徐汇区青少年体校,王珏要带领9—18岁的小队员学习冰壶,“冰壶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需要体力和脑力结合,对青少年来说很好玩,对成长也很有好处。”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冰壶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往往是刚列进选课表就被选满。李凌姝说,常有学生发来信息“撒娇”:“老师,我没选到你的课!”甚至有外校同学知道上外开设冰壶课,还每周奔波几十公里从杨浦区赶到松江区旁听。
王珏认为,在体教融合大趋势下,将冰壶引进校园,是项目推广的最好方式。这也契合上海开展冰壶运动的最初思路。2012年,上海市教委、市体育局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就三方共建,成立沪上首支冰壶队,男、女各10名“90后”大学生是第一批队员。
因为冰壶是一项团队运动,很考验耐力、观察力和协作力,有的小朋友接触冰壶后,性格明显变得开朗、善于交流。“孩子的学业和责任心都有了提高,还当选了小队长,语文成绩也提高到了全班前五”,一位家长在给王珏的短信中感慨孩子的变化。
2016年3月,徐汇区青少年体校建成冰壶馆,2020年10月,上海市青少年冰壶锦标赛在此举行。来自黄浦、金山、静安、闵行、徐汇5个区的近160名运动员参赛,王珏带领徐汇区冰壶队拿到全部8个项目的冠军。
营造运动氛围,带动大众参与
相对而言,上海是发展冰雪运动较早的南方城市:从2010年至2019年,陆续举办短道速滑9届世界杯分站赛、1届世锦赛和花样滑冰3届中国杯、1届世锦赛;上海超级杯是国际滑联所属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比赛,也是第一个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队列滑3个项目同时进行的大奖赛。
国际大赛精彩纷呈,有力推动大众冰雪运动发展:2018年,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首次跨过长江,就在上海举行;2019年,上海市民参加各类冰雪活动(训练)达160万人次。上海冰雪健儿也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邵奕俊参加2018年平昌冬奥会男子四人雪车项目;前女子百米跨栏选手应清跨项后,在2019年女子单人雪车系列赛国王湖站夺得这一冬奥会新增项目的冠军。
作为上海市冰雪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冰壶如今已不能简单称为“小众项目”。松江大学城里,9所高校开设课程,每年举办集体赛事;徐汇区市民体育节上,24支队伍近百名爱好者挑战旱地冰壶;嘉定区市民运动会上,冰壶以时尚项目的身份纳入赛事……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冰壶运动协会搭建培训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邀请多位国家级冰壶专家来沪培训裁判、教练和制冰师。李凌姝和王珏就是受益者,2020年夏天收到世界冰壶联合会发来的邀请邮件,对于她们是满满的意外和惊喜。
李凌姝这些年执裁过不少赛事,但北京冬奥会的意义完全不同:“能够代表中国裁判在家门口执法比赛,感觉特别光荣,必须提高水平、不辱使命。”王珏在随身的背包里放了一本最新版的全英文裁判手册:“到了赛场,能力、技术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要站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先从提高自己做起。”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3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