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的魅力有多大?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也已经来到了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为的就是在马拉卡纳现场观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的世界杯决赛。
面对记者的采访,莫言说他最喜欢的球队是巴西队,但很可惜这次没有进入决赛。而展望决赛,莫言坦言自己更希望阿根廷队能够夺冠,他看好这支曾经拥有马拉多纳的球队。
1986年第一次看世界杯
“我这样出生在农村的‘50后’,小时候哪知道足球是什么东西啊!”莫言的家乡在山东高密东北乡夏庄镇河崖平安庄,“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足球还是上世纪60年代末。那个时候看电影,前面都会放一段科教短片。记得有一次看《红岩》,前面放的科教片就是讲足球的,里面有什么叫铲球、什么叫点球……”当时莫言也就十几岁。
至于自己开始踢球,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同学非常喜欢踢足球,每次都叫上我。当时并不是在足球场,而是在篮球场上踢,两边篮筐底部的架子就是球门。我不会踢,大家就让我去守门,踢着踢着我也就喜欢上足球了。”
看世界杯,莫言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1986年世界杯是我看的第一届,阿根廷队拿了冠军。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崇拜马拉多纳,觉得他特有天赋。”从此足球就成了莫言写作之外,一项非常喜爱的运动。
喜欢巴西的足球风格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和他所代表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给莫言的文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同样,拉丁足球也是这位“幻觉现实主义”作家所钟情的足球风格。
“我最喜欢的就是巴西队。特别是巴西人踢起足球来有着特殊的韵律,这和艺术非常相似。”这次东道主巴西队1:7惨败在德国人脚下,让莫言感到非常吃惊,“那场比赛,我睡过头了,直到北京时间早上5点才醒,一看上半场已经结束了,巴西队0:5落后。当时我就傻眼了,心想,不会吧?太震惊了!全世界估计都没有人会预料到这样的比分。”
莫言还提到了球王贝利,这是他最喜爱的球星之一。不过还有一位球王也是莫言的心头好,那就是马拉多纳,“他有个性,是个‘坏孩子’。大概艺术界的人都喜欢‘缺陷美’,喜欢有‘缺陷’的球星。”
当被问到关于中国足球的看法时,莫言笑了笑,说道:“中国足球不加评论。”
话是这么说,莫言的谈话还是涉及了中国足球的内容,“足球是中国人民的心病啊!赢了,大家就过分乐观;输了,大家又过分谴责。心态实在是不好。”
在巴西看到沙滩上、海边和街边有这么多小孩踢足球,莫言也表示,他认为中国足球应该走进校园,从孩子抓起。
“就像每个人的文风不同一样,中国足球也要有自己的风格。”莫言还拿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文坛的效仿风潮举起了例子,“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当时对我们这代作家影响很大。读了,喜欢了,就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包括我自己。我后来意识到,要创作出有中国特性的小说。不能让中国当代文学变成西方文学的翻版,模仿别人的东西永远是二流的,写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小说,才能在世界文学版图上有我们一个位置。”
目前没考虑写足球小说
有没有想过写一部关于足球的小说呢?莫言说:“我以前写过和体育有关的小说,叫《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这篇莫言于1998年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描述了民间一位身怀运动天赋的奇人的故事,揭示了在物质匮乏的岁月,体育运动是人们心灵的慰藉,而人类也因对于体育的热爱,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弘扬了生命的韧性。
莫言自己将这篇小说定义为“狂欢精神”。他也表示:“文学艺术的确可以唤起人们的热情,当然也包括对于足球的热情。作家们写的和体育运动有关的小说,一般都是自己喜欢的,比如海明威的《拳击手》。”
至于到底会不会写和足球有关的小说,莫言笑了笑表示:“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如果我是巴西人,大概肯定会写。”
决赛看好阿根廷夺冠
话题再度回到足球上,回到巴西世界杯。对于即将进行的决赛,喜欢马拉多纳的莫言自然也是看好阿根廷队。
能够在现场看世界杯决赛,莫言也是第一次。他提到了自己此前在意大利的看球经历,“1998年的时候,我和余华、苏童还有王朔在球场看了尤文图斯和亚特兰大的比赛,我们的位置在很上面,还真不如看电视清楚。”
莫言谈了他期待中的决赛场面,“我希望阿根廷是胜利者,让我的情绪能够得到满足。最好双方多进球,踢到加时赛,那样才过瘾。”
“要还是像半决赛那样,0:0踢点球,前面的比赛就没有什么兴奋点了。很巧,半决赛阿根廷打荷兰,我正好是在荷兰看的。”莫言飞巴西时是在荷兰转机的,所以他就在阿姆斯特丹休息了一天,“点球大战,赢得非常惊险,荷兰人都紧张得不行。”
采访结束时,记者说:“阿根廷会夺冠的。”莫言也狠狠地点了下头,“对,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