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何振梁逝世
人民網>>體育>>正文

何振梁兩度參加北京申奧 譜寫中國體育史佳話

2015年01月04日18:50  來源:中國僑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何振梁兩度參加北京申奧 譜寫中國體育史佳話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體育專欄作家、體育產業工作者棋哥(王旗)今天下午發布微博,透露有“奧運老人”之稱的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於今天下午3:50分去世。何振梁老人是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見証人,而兩次參加北京申奧,更是成為中國體育史上的一段佳話。

  1991年2月,北京市向中國奧委會正式提出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申請,隨后在中國奧委會舉行的全體會議上,一致同意了北京市的申請,並向國際奧委會和有關的國際體育組織通報了北京的申請。1991年3月,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正式成立,並於當年12月,派出北京奧申委代表團赴瑞士洛桑向國際奧委會主席遞交了申請書。

  1993年,蒙特卡洛的心碎之夜。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宣布,北京以2票之差無緣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而何振梁正是當年北京申奧團的陳述人之一。據媒體報道,當時北京申奧團的所有發言,由何振梁親自用法語和英語交替串聯。““1981年,當我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並庄嚴宣誓——我願意竭盡為奧林匹克運動服務的時候,我心中升起一個願望,就是看到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在我的祖國——中國舉行……”

  何振梁富有感情的演講感動了很多人,雖然北京在1993年與奧運會主辦權失之交臂,但為日后的成功申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據媒體披露,在兵敗蒙特卡洛之后,何振梁曾躲到房間裡號啕大哭。

  北京第二次申奧,何振梁仍然積極地參與其中。2001年7月13日,那個被載入史冊的夜晚,當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時,會場中一片沸騰,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們欣喜得狂呼出聲。而何振梁再也忍不住激動的淚水,與身邊來自中國台北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吳經國相擁而泣。

  為了申奧成功,何振梁不顧年事已高,仍然全身心的投入。由於時常要進行環球飛行,他甚至提前寫好了“遺囑”以防萬一。何振梁並不願意把那稱之為“遺囑”,他說,“那是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申奧成功回到北京后,人們把“申奧功臣”的稱號送給了這位老人。對此,何振梁卻淡然處之。他說:“申奧成功並不是一個人的勝利。它屬於所有參與了這項工作的人,屬於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我只是盡力做了我應該做的事。”(完)

  附:何振梁1993年申奧演講稿

  主席先生、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

  1981年,當我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並庄嚴地宣誓——我願意竭盡所能為奧林匹克運動服務——的時候,我心中升起了一個願望,就是看到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在我的祖國——中國舉行。

  我的命運與我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我少年時,有過苦難的歲月。進入青壯年后,經歷過艱苦的磨煉,也享受過取得成就的歡樂。中年后,改革開放迎來了祖國和我個人新的前景。

  我們深信,奧運會屬於所有國家,既屬於發達國家,也屬於發展中國家。把舉辦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既將為奧運會開辟新的地平線,也將推動我們的發展進程。

  所有的申辦城市都同樣有能力辦好2000年奧運會。但是,如果這個榮譽授予北京,我們將竭盡全力,使奧林匹克理想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得到傳播,並使奧林匹克主義的普遍性原則獲得充分的體現。我們大家將因此共同達到新的奧林匹克地平線。

  謝謝。

  (1993年9月24日)

  2001年申奧演講稿

  主席先生、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

  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將載入史冊。 但是隻有一種決定可以創造歷史。你們今天這個決定可以通過體育促進世界和中國友好相擁在一起,從而造福於全人類。

  將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是在赫爾辛基。從那時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奧運精神。和祖國的許多同胞一樣,我認為奧林匹克價值理念具有普遍意義,奧林匹克聖火照亮著人類前進的道路。

  在我的生涯中,我一直夢想著將奧運會帶來中國,讓我的男女同胞在我的祖國體驗奧林匹克理想永恆的魅力。

  選擇北京,你們將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次將奧運會帶到擁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家,讓十億人民有機會用他們的創造力和奉獻精神為奧林匹克運動服務。

  你們所傳達的信息也許將意味著一個全球團結新時代的開始。

  如果你們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北京,親愛的同事們,我可以向你們保証,7年之后,北京將讓你們為今天的決定而自豪。

  謝謝!

(責編:楊磊、胡雪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