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
人民網>>體育>>正文

體育改革別留真空地帶(體壇觀瀾)

薛 原

2015年01月16日07: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體育改革別留真空地帶(體壇觀瀾)

  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相關業內外人士莫不歡欣鼓舞,直言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其中,以取消群眾性、商業性賽事審批等為標志性舉措,體育賽事的策劃、組織、管理都需要梳理出全新的思路和辦法,以此真正促動體育產業脫胎換骨。

  雖然眾人都拍手叫好,但也有一些擔心揮之不去。這些擔心,大都集中在具體操作的層面。比如,沒了體育行政部門這個“婆婆”,要想辦賽,交通、安保等問題如何協調?以往管理模式基本以“管理部門對管理部門”的形式運轉,現在市場主體又面臨“無枝可依”的窘境。近日,就聽到這樣的苦衷,辦個比賽,交通協調、安保等費用佔了不小比例,有時甚至令人“望而卻步”。類似林林總總的問題,大都缺乏一定之規,某種程度上形成了產業發展的“腸梗阻”。

  這樣的問題,在現實中並非個案。深化體育改革的大方向雖然已經明確,但舊有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模式仍有生存的慣性,其中牽涉利益的就更有阻力。面對這種局面,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其緊迫性和重要性愈發凸顯。

  這首先要有法可依。從目前體育改革領域存在的種種矛盾看,有相當一部分缺乏相應的法規予以解釋、保障。現行《體育法》於1995年10月頒布實施,這20年間,中國體育的產業基礎、發展生態已經有了較大面貌的改變。社會辦賽、市場主體等概念和實踐當年還是陌生的字眼,如今已成為潮流。在體育改革轉型的過程中,如何順暢銜接新舊模式、如何有序規范相關流程,都亟須法治思維入場,重構體育發展的格局,避免改革出現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真空地帶”,挫傷從業者的期待和努力。

  學會用市場的手去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無疑需要管理者轉變意識和觀念,而這種轉變,需要來自法治的有力推動乃至剛性約束。從法治思維到法治方式、法治能力,都應當成為發展的基石,以此去規范、引領、保障體育改革不折不扣地貫徹到無數具體事例中。對體育界來說,這不應是一句空話,但在過去的實踐中,的確有許多缺位、錯位的現象發生,讓法治精神照亮體育改革的前路,未來才能走得步履堅實。

(責編:林露、胡雪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