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看了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我注意到‘校園足球’和‘改進足球專業人才培養發展方式’是分開表述的,說明這份方案確實對症下藥,理清了校園足球和專業足球人才培養的脈絡。”著名體育社會學家金汕說,“有些人以為推廣和發展校園足球的目的就是培養專業人才,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校園足球有校園足球的任務,專業培養有專業培養的任務,這兩種方式有聯系不沖突,但不能混為一談。”
一位去年參與校園足球調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方案》已經將校園足球的本質解析得“無比透徹”:第一是發揮足球育人功能,第二是促進學生文化學習和足球技能共同發展。
“校園足球就是培養孩子和家長對足球的興趣,讓更多孩子喜歡上足球,把踢足球當成體驗和適應社會規則、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這位工作人員說,“校園足球不該承擔過多壓力,如果有天賦突出的人才,可以送去更加專業的足球學校,由更加專業的教練進行輔導,我們所說的校園足球,實際上就是校園體育。”
過去兩年,記者與多所中小學校足球隊的教師和學生有過接觸,孩子喜歡足球的天性以及對踢球的渴望顯而易見——目前,教育部門已經確認,將通過相應政策使得各地中小學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並對基礎較好、積極性較高的學校重點扶持,鼓勵學生長期參加足球訓練,在加強足球特長生文化課教學管理的同時,也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獲得良好的特長發展環境。
“校園足球的定位非常清晰,而專業足球人才的培養問題,同樣是改革發展方案的重點,這方面的內容已經不僅是在由教育部門主導的校園足球中完成的目標了。”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說,“這關系到渠道的問題,專業足球人才並不是隻有當職業球員一條路,我們要給他們打開更多大門,給他們創造更多轉崗條件,比如幫助他們成為專業足球管理人員,或者專業的裁判員和教練員。”
在業內人士看來,堅持“體教結合”道路的新型足球學校,比普通的校園足球更加適合於擔任足球專業人才輸出基地,而鋪好優秀人才從校園足球、社會足球再到職業足球的成長道路,才是《方案》要求業內人士該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