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馬邦杰)《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把申辦男足世界杯和國足進入世界強隊之林都列為遠期目標。如果我們把改革方案確立的綱領踏踏實實、不折不扣地付諸實施,中國舉辦世界杯和成為世界足球強國,都不會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首先,中國何時有望舉辦世界杯呢?
現在國際足聯又傾向於各大洲輪流舉辦世界杯的原則。嚴格按此原則的話,中國可以申辦的最近一屆是2044年世界杯。由於2018和2022年世界杯分別將在俄羅斯和卡塔爾舉行,2026、2032、2036、2040世界杯先后將在北美、南美、非洲和歐洲舉行,都與亞洲無關。
不過,這也並非定論。根據以往經驗,國際足聯會從市場著眼,根據需要改變世界杯的申辦規則。目前,國際足球界基本認定2026年世界杯會在北美舉行,2032年世界杯該去非洲。如果國際足聯認為非洲不具備舉辦世界杯的條件,就會轉交給其他大洲舉行。這可能是距離我們舉辦世界杯最近的機會。
申辦世界杯我們不缺資金、場地和國內支持,隻缺能拉選票的人才。2018年、2022年世界杯申辦爭議爆出之后,國際足聯修改了世界杯舉辦地選定規則,由原來的執行委員會票決改為全體209個成員代表票決。
中國申辦世界杯至少需要拉到其中的105票。雖說有一些國外的專業公關公司可以輔助我們申辦,但拉選票這項核心工作大多需要圈內的自己人去做,因為這涉及大量的幕后游說甚至利益交換等,外人很難代勞。但中國足球勢弱言微,外交人才稀缺,在國際足球圈子內諳熟人脈、能夠折沖樽俎的隻有張吉龍一人。缺少圈內人,我們怎麼能夠拉到100多張選票呢?再說”龍哥”今年63歲,等到中國可以申辦世界杯時,他屆時還能做多少貢獻很難說。
中國足協過去嚴重忽略了專業化建設,沒能培養出像樣的專業外交人才。這是我們的致命短板。比如今年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亞洲杯上,按照常理,中國隊作為參賽隊應該帶至少一名裁判參與比賽執法。但全部42名裁判沒有一名來自中國。一位國際足聯的賽事官員對此表示:這既因為中國裁判集體水平偏低,也因為中國足球外交孱弱。
申辦世界杯是慘烈的、看不見的外交戰爭。已故的前大洋洲足聯主席查理·鄧普西能讓我們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他因為在2006年世界杯申辦票決時投了棄權票而成為爭議人物。他后來透露說:各申辦方不斷游說他,電話直接打到了他對外保密的酒店房間,各種威逼利誘,讓他左右為難,巨大壓力之下隻好投出了棄權票。還有2002年的世界杯申辦,日本韓國之間競爭也無比激烈,讓國際足聯難以決斷,隻好讓兩國聯合舉辦。而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的申辦大戰更是一場瘋狂的俄羅斯輪盤賭,申辦條件最好的英格蘭和美國全都敗北,俄羅斯和卡塔爾笑到了最后。世界杯申辦背后發生的一些故事外界或許永遠都不知道。申辦世界杯成為一門秘密的專業學問。能嫻熟掌控這門學問的隻有那些張吉龍這樣的專業人士。他們在國際足球政壇浸淫多年,見多識廣,能力得到圈內普遍認可,熟悉內部錯綜復雜的人脈關系,了解每個選票持有人的秉性。中國申辦世界杯必須要先培養幾位張吉龍這樣的專業足球外交人才。
如今,《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台,為中國足協的專業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因此可以期盼更多中國足球外交人才的出現。隻要中國足球打理好自己的庭院,能通過專業途徑向外界展示我們的意願,國際足球界也希望把世界杯交給中國舉辦。中國一直是國際足聯等待開發的市場。他們也在等待時機成熟。
舉辦世界杯只是我們足球改革系統工程的目標之一。相比之下,中國成為一個足球強國的目標更為重要。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奢侈的人才庫。有人說國內民間隱藏著七千個梅西。這夸大其談,畢竟梅西是不世出的天才。但是,如果我們真正按照足球的發展規律辦事,就能培育出大量世界級的球星。如此,中國隊想不成為世界杯強隊都難。
歷史現在賜予中國足球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抓住這個機遇,中國足球就可以乘長風、破巨浪,實現自己的世界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