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我將結束我的職業運動生涯,正式退役。這是自己反復深思熟慮,最終做出的決定。雖然不舍,雖然痛苦,但我別無選擇。”昨天下午,中國飛人劉翔在微博上發表了聲明,正式宣布退役,為自己19年的運動員生涯畫上句號。
北京奧運之后,劉翔備受爭議。他透露,由於傷病連續兩屆奧運會都未能取得成績,加之外界質疑不斷,讓其非常沮喪。“我不是‘劉跑跑’”,劉翔有些委屈。不過,更讓我們擔心的是,“姚李劉”之后,中國體育偶像的空缺,何人能來填補?
□退役聲明
“我的跑道,我的欄”
昨天下午,劉翔發布了主題為“我的跑道,我的欄”的長微博,文中劉翔以第二人稱親切地將跑道和欄稱為“你們”,言語中對於告別充滿著不舍。“初次見面時,我還只是個13歲的孩子,那時我其實只是把你們當成了我的大玩具。別的孩子玩捉迷藏、玩輪滑、玩游戲機,而我隻有你們陪伴。這19年來,我與你們在一起的時間甚至超過了親友,我想,也許這就是緣分,這就是愛。然而從今天起,我恐怕要離開你們了,雖然舍不得,但是我真的‘病’了、‘老’了,我無法再與你盡情奔跑,我無法再與你擦肩跨越。我要‘退休’了,我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再見!我的跑道我的欄。”
談到因傷退役,劉翔更多的心情是無奈,“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我始終堅持艱難的康復訓練,但我的腳卻一次次對我說不,它無法再承受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傷病是我自己造成的,我隻能默默接受。有心無力是沮喪的,是痛苦的,這兩年多雖然每時每刻我都在糾結。但今天,我決定放棄,選擇離開,我要新的生活。”
“我不是‘劉跑跑’”
劉翔的長微博長達2300多字,文中談到了跨欄給他帶來的無限榮耀,同時也回憶著腳傷一次次讓他陷入外界的質疑,使他沮喪,“在成績面前,我並沒有重視腳傷,直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被迫退賽的一幕,是我至今都不願意再回憶的”。
在接受央視專訪時,劉翔表示,其實自己並不是一到奧運會就受傷就退賽的“劉跑跑”,在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前夕的國際熱身賽上,他都因為腳傷加重而退賽過,只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談到2008年奧運會,劉翔說,當時腳傷非常嚴重,“打了封閉還疼,隊醫就用手法給跟腱和跟骨做一些強刺激,讓它麻木”。
在微博中,劉翔也証實了2012年奧運前他就知道這場比賽“凶多吉少”。“在德國備戰奧運會期間,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專門安排當地最好的醫生對我進行診治,但也無濟於事。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戲劇性,我再次在奧運會上帶傷忍痛上場,雖然已經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但我當時真的很想替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我不想人們再罵我是懦夫、是臨陣脫逃的‘劉跑跑’。”
“完成學業投身體育公益”
因為2008年和2012年兩屆奧運會的退賽,讓外界對劉翔的期待降到零點,隨后的一段時間,劉翔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過時間終將是非對錯沖淡,除了感激所有幫助過他的人,劉翔還在微博中這樣說道:“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我決定不再掙扎於過去,既然選擇了離開,就要堅強面對,我有很多不舍、有遺憾、有無奈,但我會快樂向前、心懷感激。”
在退役聲明的最后,劉翔對自己的未來這樣規劃道:“退役后,我將去完成剩余的學業進一步充實自己,做一些對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和提升國人健康體質有利的事,盡力推動和促進中國田徑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很多隊員退役后會當教練或者當官員,不過劉翔似乎並不想走這條路,“我希望做一些對青少年體育發展有利的事”。
□聲音
冬日娜 劉翔倫敦之后從未放棄
作為央視的田徑專項記者,冬日娜昨天透露,劉翔為復出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劉翔退役應該不算意外,從倫敦奧運會后,我們都在等待那一天。但我記得去年青奧會開幕式,劉翔接受採訪時說,我已經能穿釘鞋跨欄了,那個消息意味著,劉翔在奧運會之后,一直沒有停止訓練,在為回到賽場做努力”。
在冬日娜看來,劉翔之所以不放棄,是因為2015年的北京世錦賽,“我記得廣州亞運會,他進駐運動員村那天,正好宣布北京成為世錦賽主辦城市,劉翔當時說過,他一定要去北京比賽。他為了這個目標一直沒有放棄,但是現在,經過一天的高強度訓練后,劉翔要花3到4天恢復,這對於32歲的運動員很難”。冬日娜表示,她會尊重劉翔的決定。
史冬鵬 北京奧運后他像刺猬一樣
劉翔以前的好搭檔、國家隊隊友史冬鵬昨天做客騰訊體育。在兩人征戰世界大賽的年代,媒體稱他們是中國跨欄的雙子星,史冬鵬說10多年來他從來沒和劉翔紅過臉。
回憶起雅典奧運會時的情形,史冬鵬說:“我當時出現失誤預賽就被淘汰了。當時他具備前三名的實力,但我也沒有想到他能夠拿到冠軍。決賽時他跑得那麼漂亮,從起跑到過每一個欄架,都非常的漂亮,感覺中國人、黃種人還能跑這麼快?我當時就蒙了,呆了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
在史冬鵬的印象裡,劉翔做事非常細,基本不會犯什麼錯誤。但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劉翔的性情也有一些變化。“2008年之后他就更加小心,感覺就像一個刺猬一樣,把自己保護得非常好。”
金汕 沉寂兩年是最好的選擇
在劉翔宣布退役的第一時間,京華時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前主任金汕。金汕認為,對於劉翔來說,退役之后去完成學業、沉寂兩年,是最好的選擇。
金汕認為,劉翔在跨欄項目上的成就值得肯定,並且是亞洲人之前沒有做到過的,但同時兩屆奧運會都以“詭異”的方式退賽也是之前沒有過的。“可以說劉翔取得的是一個劃時代的成就,尤其這種項目一般都是黑人、白種人的天下。就像他在2004年所說的“要為亞洲人証明”,他確實做到了,但他也充滿著爭議。之前兩屆奧運會發生的事,也是沒有過的,所以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對於此時選擇退役是否是最好時間的問題,金汕認為:“實際上從倫敦奧運會到現在,將近900天都沒有再次回到賽場上,大家也多少能夠明白,他可能就是不行了。或許還有人,包括劉翔本人,還希望能夠再拼拼,或許是贊助商認為劉翔在奧運會之后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所以他並沒有選擇在那個時期退役。這個時間退役,隻能說劉翔是不能再拖了,是真的不行了。”
談到劉翔退役之后可能選擇的道路,金汕表示:“劉翔現在並不缺什麼。目前來看,沉寂一兩年是他最好的選擇。”
田管中心 感謝劉翔帶來的神奇
在劉翔退役的聲明發布之后,田管中心也第一時間給劉翔送上了祝福。
對於劉翔運動生涯的輝煌成就,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給予了高度肯定,“這些年來,劉翔創造了中國田徑乃至中國體育的神奇,尤其是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直道項目,成為了集奧運會、世錦賽、室內世錦賽冠軍以及世界紀錄於一身的選手。我代表協會,代表全國田徑的大家庭向他表示最真摯的感謝。”
杜兆才認為,劉翔在受傷之后,體現的是另一種體育精神,“他不棄不舍,堅忍不拔,一直與傷病作著頑強的斗爭。雖然兩度遭遇挫折,但劉翔這麼多年依然還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堅持著訓練,沒有忘記追求最初的夢想。對於已經超過30歲的劉翔而言,想再創造曾經的輝煌,客觀地說很難實現,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劉翔能在直道項目上保持了十多年的競技高峰,這也是一種神奇”。
杜兆才認為,劉翔的貢獻不僅僅是運動成績,更是對於中國田徑界的一種鼓舞,“我們號召中國的田徑運動員、教練員都要向劉翔學習,學習他對事業刻苦付出的精神,學習他在國際賽場上表現出的自信、霸氣、舍我其誰的中國人氣概”。
□相關
收入如何淨收入未達5億元
根據《福布斯》等雜志的記載,劉翔職業生涯收入超過5億元。這一數字僅供參考,且有其他單位和個人分成,並非劉翔本人的淨收入。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前,劉翔的代言達到了17個,合同大多在1到2年之間,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退賽后,劉翔此后一年的收入低於2000萬元,比起黃金時期有了很大下降。
2012年后劉翔遲遲沒有退役,也一直沒有參加比賽,有傳聞說贊助商施加了壓力。但此時劉翔已經沒有多少代言合同,更何況贊助商無法決定運動員的退役時間。除了一家運動裝備廠商外,劉翔的其他代言大多在2013年已到期,足以証實這種傳聞可能性很低。
為何退役 戰世錦賽希望落空
倫敦奧運會已經過去了900多天,劉翔宣布退役,外界對此也有不少疑問,既然這麼多天來都不比賽,為何不干脆當時就選擇退役?
據悉,劉翔曾在美國制定了嚴密的康復計劃,不過傷處在2013年復發,讓劉翔參加亞運會的願望流產。
今年上半年,劉翔的康復還在堅持。經過了兩次手術,劉翔的韌帶出現了纖維化,孫海平透露,這個結果就是劉翔的跟腱彈性損失很大,增加了發力后撕裂的風險。世錦賽今年8月舉行,直到上月,劉翔依然隻能以普通的身體訓練為主,穿釘鞋練一次都很困難,更不要提上量。這樣無法回到賽場,更不要提世界大賽。
既然參加北京世錦賽的機會已不存在,那麼劉翔也沒有必要再堅持,隻能接受傷病帶來的不可逆結果。
何人接班 謝文駿最有潛力
劉翔退役,25歲的謝文駿將在世錦賽上承載希望,他是劉翔潛在的接班人。
劉翔接班人的概念2008年就被提起,那時謝文駿初出茅廬,顯示了不俗的天賦。經過6年,謝文駿的最好成績提升到了13秒23。孫海平認為,現在世界上特別突出的運動員不多,但是13秒10左右還是有不少人,“謝文駿的目標是跑進13秒20,這樣世錦賽進決賽應該是有很大的機會。”
另外較為突出的選手有江帆和張洪林,最好成績在13秒50至13秒60,暫時還缺少競爭力。后劉翔時代,中國田徑想在110米欄上有所作為,暫時還要看謝文駿才行。
□手記
經歷過感動品味過失敗
2007年秋,我在大阪的長居體育場看台上,目睹劉翔從眼前“飛”過。12秒95的成績,第一個世錦賽冠軍,當時的我仿佛嗓子裡卡了東西,喊都喊不出來。一小時后,當我把稿子傳回報社時,時任編輯孔令娟在聊天軟件裡問我,“你很興奮麼?”
作為一名體育記者,我總是試圖在面對工作時保持冷靜,但田徑場上的短距離項目讓人腎上腺素井噴,難以自拔。相信在那個晚上,有無數人像我一樣,對於劉翔的邊道奪冠說不出話,心裡隻有一個念頭,“這家伙真能做到!”
雅典奧運會上,劉翔拿到金牌以后曾豪氣宣布,“誰說黃種人不能進前八?我,是奧運會冠軍!”從那時開始,他就一次次向外界証明,他真的可以。2006年在洛桑打破世界紀錄,2007年世錦賽奪冠,七進13秒,大大小小36次冠軍。閉上眼睛回憶一下,那些片段還歷歷在目。槍響前手腳發冷的緊張和期待,撞線前血液沖到頭部的感覺,幾乎每一個喜愛田徑的人都經歷過。
然而,接下來的經歷幾乎都是失敗。2011年,劉翔經過3年等待,重新出現在世界大賽中,結果因為羅伯斯的拉拽,到手的金牌沒了。美國小伙理查德森喜出望外,賽后在發布廳裡,他一直在說,“我太開心了,這下我可能有代言了”。旁邊的劉翔也在笑,是強顏歡笑,他不斷重復說自己沒事,但中國代表團有人透露,劉翔回去以后哭了,這種方式失利,他太難接受。
習慣了劉翔帶來的驚喜,過去幾年的表現是讓人有些落差,但有時事情就是這樣富有戲劇性。有些事情並不是他做不到,只是大家往往看到了冷冰冰的結果,這就是體育比賽的一部分。經歷過劉翔帶來的的那些感動,再去品味這些失敗的背后,自然也能看到他為之堅持的一面,否則他就不會在一傷再傷的情況下堅持了19年,直到昨天才正式退役。
□觀察
“姚李劉”后何人能稱偶像
自雅典奧運會以來,劉翔幾乎是一個標杆,后來稍有名氣的年輕運動員,無論張琳、孫楊甚至韓曉鵬,都被拿來和劉翔相比,足見他在中國體壇的地位。他與姚明、李娜並稱當代中國體育代表人物,后來者很難比肩他們的成就。但如果放寬標准,也許會有一些人去追趕他們的腳步。
之所以將劉翔、姚明、李娜放在一起,因為他們都在各自領域取得過巨大成就,且該項目在世界上有足夠的影響力。他們都吸引了無數粉絲,並且成為后來者看齊的對象。在收入上,三人也是長期位居榜單前列。
在中國體育圈,有一些成名已久的運動員,像孫楊、林丹等等,也具有巨大影響力。不過談到后起之秀,張培萌和寧澤濤或許更有潛力成為新一代偶像。百米短跑和百米/五十米自由泳的速度感,更容易吸引觀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況且這兩個項目更難被黃種人攻克。雖然他們可能達不到世界冠軍這樣的高度,但他們在運動中帶來的正能量、不斷提高成績的能力,以及場外低調場上高調的形象,都具備著巨大的潛力。
姚明也沒有拿到NBA冠軍,但他的能力和魅力毋庸置疑。在評判一名運動員時,冠軍不僅是唯一的標准,畢竟時代總是需要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