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國選手陳夢、許昕分別搭檔法國選手萊貝鬆、韓國選手梁夏銀出戰蘇州世乒賽混雙首輪角逐——在1999年荷蘭埃因霍溫世乒賽白俄羅斯選手薩姆索諾夫與克羅地亞選手普裡莫拉茨不敵中國隊的劉國梁/孔令輝組合后16年,“跨國組合”重現世乒賽場。為力促乒球在國際范圍內得到縱深推廣,中國乒乓球隊進一步出讓“核心利益”,安排4名優秀選手在男雙、女雙、混雙3個項目中組成4對跨國組合。由於中國隊的優勢地位巋然不動,4對跨國組合的奪冠難度不言而喻,但這種改變多少還是刺激了國外球隊的競爭熱情,馬龍與德國隊波爾組成的男雙“馬可波羅”即使不能問鼎,也能憑借其偶像力量聚斂較高人氣,這種嘗試理應得到鼓勵。
國乒提出重推“跨國組合”
1995年在天津,中國乒乓球隊包攬了當屆世乒賽團體和個人項目全部7項冠軍。此后的20年裡,世乒賽無論團體、個人項目合辦還是分開舉辦,國乒獨霸局面幾乎不可撼動。在此期間,中國隊丟掉的金牌數僅4塊,包括2003年男單冠軍、2010年女團冠軍旁落。國乒在乒乓球世界的過於強大,導致乒乓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一定程度“萎縮”,男子項目,歐洲國家除德國隊外難有其他國家好手冒尖對國乒構成沖擊,女子項目,也隻剩下新加坡隊能夠勉強與中國隊比劃一番。
在2013年3月底廣州舉行的世界杯期間,時任國乒男隊主教練的劉國梁明確表示,將在接下來的韓國公開賽男雙比賽中推出跨國組合。決賽最終在兩對中韓組合間進行,張繼科/徐賢德組合以3比2力克馬龍/李廷佑組合奪冠。在此后長春進行的中國公開賽上,馬龍與波爾組合問鼎男雙冠軍,一系列嘗試的成功也讓國乒隊堅定在世界頂級大賽中全面恢復跨國組合的信心。劉國梁和中國乒乓球隊通過重推跨國組合促進乒球國際推廣的良苦用心,得到國際乒乓球界的理解與肯定,在去年東京團體世乒賽期間,國際乒聯正式同意在蘇州世乒賽上恢復跨國組合。波爾與馬龍配對既得益於波爾個人的強烈願望,更離不開國乒總教練劉國梁及國乒隊的全力支持。
“跨國組合”提升賽場人氣
昨天,也就是本屆世乒賽第二比賽日的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承辦賽事的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看到,能容納約5300人的看台上座率僅約四成,盡管來自賽事組委會的信息顯示,本屆世乒賽的入場券已售罄,但由於前兩個比賽日進行的是各項目資格賽或正賽初級階段賽事,中國隊單打項目中也隻有木子“單槍匹馬”,因此現場人氣不旺也不難理解。不過局面到昨晚有了明顯改觀,到昨晚7點半混雙比賽開打時,現場可開放看台上座率已經超過八成。國際乒聯一位現場技術官喃喃道,“今晚有兩對擁有中國選手的跨國組合亮相混雙,東道主觀眾自然有了興趣。”
最近兩天在世乒賽訓練場館裡,波爾與馬龍的合練引來了各路記者甚至志願者的追捧。為確保這對被譽為“馬可波羅”的黃金跨國組合提高訓練質量,劉國梁與德國男隊教練朱小勇一同為兩人現場指導,而朱小勇在訓練中還兼任翻譯角色。雖然距離這對組合亮相還有一段時間,仍有不少粉絲守在場外期盼一睹偶像風姿。昨晚陳夢/萊貝鬆組合與巴基斯坦組合阿巴斯/安薩裡比賽也引來了包括德國、韓國記者在內的多國記者關注。一位德國記者說:“其實除了中國隊與其他球隊的組合外,本屆世乒賽還有很多其他國家選手相互配合,隻不過有中國隊員的跨國組合更有代表性。”
推廣效果仍是未知數
歷史資料顯示,曾經共有7對跨國組合在世乒賽上榮膺男雙、女雙、混雙冠軍。最早一對世乒賽冠軍跨國組合產生於1938年英國溫布利第12屆世乒賽,匈牙利選手貝拉克與英國選手伍德海德奪得當屆混雙冠軍。跨國組合最近一次奪得世乒賽冠軍,發生在1977年英國伯明翰世乒賽,我國選手楊瑩與朝鮮選手朴英玉獲得女雙冠軍,這就是國乒隊總冠軍數量出現“點5”的原因所在。在蘇州世乒賽的4對中外跨國組合中,出現了馬龍/波爾這樣的頂尖組合。但由於中、德兩隊訓練方式、訓練周期不同,兩人的配合效果是否理想還存疑問。在前天完成在蘇州的首次合練前,馬龍、波爾也只是在3月的德國公開賽上短暫合練一次。另一個困擾跨國組合的難題是,由於各隊教練都要把主要精力落在本國選手的帶隊工作中,如何分配精力照顧跨國組合、比賽期間由哪個隊的教練負責臨場指揮都充滿不定性。而由於各個國家語言不通,跨國組合之間及與教練員間的交流也存在一定的障礙。
在開幕日當天各項目簽表出爐后,劉國梁對於男雙的簽位感到遺憾,這是因為馬龍、波爾組合很可能將在男雙第二輪角逐中提前遭遇張繼科、許昕組合,“壓軸戲”變成了提前遭遇戰,這顯然打亂了劉總教頭借此推廣乒球的計劃。而除了波爾/馬龍組合之外,許昕/梁夏銀(韓國)組合、李曉丹/高王(泰國)、陳夢/萊貝鬆(法國)都非“頂配”,奪冠對他們而言恐怕不大現實,而一旦沒有佳績作為刺激,跨國組合的推廣作用或許也會受到一定限制。這一切恐怕需要劉國梁和中國乒乓球界做好心理准備。(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