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揚、楊昊、丁鬆、馬宗青、畢妍,本屆光州大運會中國大學生代表團名單中,出現了很多人們熟悉的名字。他們或在台前指揮,或在幕后默默奉獻,他們有的“身居高位”,有的則還是“外聘人員”,但不論怎樣,都在為高校體育發展添磚加瓦。
在負於美國隊小組未能出線后,中國大學生女籃主帥馬宗青一臉遺憾。在她看來,若不是在小組賽中意外輸給捷克隊,她手下的這支隊伍完全有能力進入八強。
馬宗青,中國女籃的前國手,1996年澳大利亞世錦賽亞軍隊成員,應該說,她是中國女籃最輝煌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2003年空軍隊解散后,馬宗青與北京大學簽約,成為北大校隊的主教練。在她的帶領下,北京大學女籃逐漸成為CUBA聯賽中的頂級強隊。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馬宗青至今在北京大學仍沒有一官半職,隻能算是個編外人員,“我其實就是‘臨時工’,最開始工資是每月2000元,現在是7000元。”馬宗青告訴記者,她之所以喜歡在學校工作,完全是因為熱愛,“我就是圖個快樂,也喜歡在學校的感覺,特別欣賞北大的人文氛圍。”
正是因為這種情懷,讓馬宗青在北大一呆就是12年,面對其他高校提出的各種優厚待遇,馬宗青以“合作慣了”婉言謝絕。但她也告訴記者,並不是每一位高水平教練都不看重金錢、級別這些東西,“在北京7000元一個月能干什麼啊?想要更多的高水平教練到高校,中學,甚至小學執教,沒有政策上的扶持是不行的。”
根據現行規定,進入大學任教的學歷,應該為博士,但不論是退役的高水平運動員或是從專業隊下來的教練員,絕大多數都達不到這個要求。
“在我的隊友裡,我是第一個留在這麼好的大學裡任教的,我要感謝北師大,能特批我留校當老師。”中國大學生女足助理教練、前中國女足主力畢妍告訴記者,“我本科的專業是運動訓練,碩士是體育教育,去年北師大的留校要求應該是博士,如果按照規定,我是不可能留下來的。”
高水平教練無法在專業隊和學校之間正常流動,恰恰是中國高校體育水平提高的壁壘之一。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和體育是各自分立的兩個系統,體育系統的目標是摘金奪銀為國爭光,這導致專業隊理所當然地擁有最好的體育資源,特別是高水平的教練員,大多在體育系統。
“專業運動員在實踐上的能力確實比較強,現在特別提倡校園足球,基層校園更加需要退役運動員,而且這也是退役運動員的一個出路,這對於校園足球的整體發展是有好處的。”畢妍說,“我留校負責抓的就是校隊,就是學校的足球課,也算是人盡其才,我自己也覺得很輕鬆。我們現在提倡發展校園足球,但師資一直是個問題,所以要對退役運動員有相應的政策。我覺得,應該少一些強制性的政策,畢竟專業與動員不是從小就接受系統教育。”
針對高水平專業教練進入高校的問題,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王鋼說,他們已經認識到,如果教練沒有實踐經驗,高校的體育水平不可能提高,所以,大體協也開始嘗試開展“高校教練員資質”的培訓,“目前校園體育發展處於改革的階段,特殊的時期需要過渡性的手段來引進高校教練員人才。我個人認為,應該把選擇高校教練員的自主權下放到高校,不能用學歷一刀切。”
試想,如果高水平專業教練通往高校的通路被打開,以目前隻有兩三個國家隊水平教練的清華田徑隊為例,他們完全有可能在現有條件下,培養出更多像胡凱、張宇這樣的高水平運動員,這樣,不論是對高校體育的發展,還是對整個中國體育的進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通路問題解決了,並不意味著高校就一定能引來高水平教練,因為目前對於高水平教練進入高校的待遇問題,同樣沒有明確的規定。
“職稱、論文對於我們這些運動員來說,是很難的。”中國大學生女排主教練、前國手楊昊說,“我們和高校的普通老師競爭,確實有很大的難度。如果學校重視的話,比如把帶隊的成績,劃入到職稱的評定裡面去,如我帶隊參加大運會,能頂一篇論文,但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政策。”
目前在中南大學男籃執教的前國手白江,西北工業大學主帥王立彬,和北京理工大學的老帥金志揚,他們從體育系統進入教育系統時,職稱就是教授。楊昊的職稱是副教授,是因為她在遼寧隊執教時,已經是高級教練,轉到北航后得到了副教授的職稱。畢妍留校屬於“特批”,職稱是講師。
馬宗青也表示,職稱等待遇問題,是高校吸引更多高水平教練的另一關鍵因素,“我們的專業教練、職業教練,一年可能掙幾十萬元,高校需要增強對他們的吸引力,並不是每個高水平教練都能接受月薪幾千元的待遇。”
在美國,學校運動隊的教練員工資體系,和普通教師是不一樣的。北卡男籃主帥、著名的老K教練年薪超過900萬美元,這比很多NBA主教練都高。中國高校當下顯然不可能像美國那樣,但至少應該制定一個相對統一的標准。
換句話說就是,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國際級健將、國家級健將,在進入高校甚至高中、初中執教時,應該得到相應的職稱。如果他們想進一步提升職稱,在一些硬性要求上,比如論文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政策。但採取這種政策,不能讓他們感覺自己是“特殊群體”,而是讓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高校同樣也有上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