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舉辦了2008年夏奧會后,北京為何還要申辦冬奧會?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劉敬民昨天表示,這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
劉敬民說:“歐美國家是舉辦奧運會的主流世界,歷史上他們舉辦得最多,其中美國舉辦過8屆,法國舉辦過5屆,英國和日本各自舉辦過3屆,這其中包括了夏奧會和冬奧會,這是他們經濟發展的必然。同樣,申辦2022年冬奧會是中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歷史必然,是中國逐步進入小康社會的需要。2022年冬奧會和2008年夏奧會相隔了14年,日本1972年冬奧會離1964年東京夏奧會隻有8年,美國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離1996年夏奧會僅有6年,1984年洛杉磯夏奧會離1980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僅有4年,舉辦奧運會與其他國際比賽不同,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作為經歷了申辦和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過程的前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特意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他認為,申辦2022年冬奧會是群眾的需求,這次民眾的支持率達到90%以上。他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北京的冰場和雪場多了起來,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成倍地增長,冰雪運動健身人口在擴大。”
劉敬民認為,其次就是體育產業的需要。他說:“2022年冬奧會直接或間接給體育產業帶來3000億美元的收入。1880年到1895年期間,網球、足球等體育產業飛速發展,很多職業俱樂部都誕生在那個時代,因為那段時間是歐洲經濟飛速發展階段,是歷史的必然。”
劉敬民說:“還有一個是咱們自己發展的需要,就是冬奧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他說:“北京城市化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巨大,2022年冬奧會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發展平台,讓我們有7年快速發展京津冀的機遇。”
劉敬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如何把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合起來是一個課題。“奧林匹克運動可以促進人類和諧發展,改進人民生活方式,體現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奧運會是經濟社會的產物,但也會促進經濟發展。未來中國人會有改變,尤其是人們注重的是生活質量。”他說。(孔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