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中國足球改革
人民網>>體育>>正文

特約評論:中國足球改革二十年后再熱

汪大昭

2015年08月17日23:06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上一次議論中國足球改革大業是1992年紅山口會議。如今,2015年足球改革 發展工作會議的召開,再次聽到了“裡程碑”的提法。雖然從媒體上還未見到中國足球“遵義會議”的熱捧,也許是現在跑足球的記者在紅山口會議時尚在年幼,不了解那段往事,但是,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圍繞一份題為《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的文件展開。幾個月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其中專門將“調整改革中國足球協會”列為第二章,下有六條,涉及足協的定位和職能、調整組建足協、優化領導機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健全協會管理體系和加強黨的領導。經過100多天的工作,有了這份落實《總體方案》的方案。這樣的進度和效率不能說慢,但可能還未滿足社會大眾渴求中國足球翻身的急切心情與期盼。

現在的人們閱讀新聞,非要被其中的亮點晃了眼才覺得有內容可讀,其實,很多情況下,細細讀后品出來的東西或許更有深層意義。當年,中國足球被賦予體育改革的突破口,希望借此嘗試來助推體育領域其他項目和方面的改革。具體說,足球改了,籃球怎麼辦,田徑、游泳怎麼辦,總要有先吃螃蟹的。如今,足協的改革被視為足球改革的“龍頭”和體育改革的試驗田,延續了足球改革初期的切入點。同時,作為突擊隊和排頭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將提供獨特的經驗,創造可貴價值,其意義將由足球到體育,直至社會其他領域,比二十多年前改革起步,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明顯不同。

另一個異同是改革舉措出台的背景。二十多年前,中國足球就落后,所以才有以改革促提高的動議。今天的中國足球依然落后,但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和申辦冬奧會成功,穩固強項優勢,基礎大項有所突破,大眾健身設施和健康意識顯著改善,相比之下,足球的現狀更加顯得與時代進步不符,與大國身份不符,與民眾願望不符。人們觀察足球改革發展的內外部條件有了更多的社會視角。今天手中這份文件內容和力度是當年足球改革設計時難以想到的。

還有一個異同。落后項目議論改革,在目標上往往恨不得一夜變為領先,在方法上恨不得把過去的東西丟得遠遠的,開啟全新模式。但是,轉變總會有過度,突進總是以漸進為基礎。還得說當初,專業化的體工隊足球班一步到位,成了職業俱樂部,后來才知不過是翻翻牌子,難怪落得個“偽職業”的罵名。發過抱怨之后,怎樣才能真職業,卻難見下文了。現在,離摘下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的牌子已經時日無多,但調整改革后的中國足協如何以社團身份管理全國足球運動,相關規章和配套政策是否可行,又到了試過才知的時候。比及誰來當足協主席、現職足管中心官員們何去何從等猜想,更值得盯緊的是未來足協的機構和機制要接受社會評價,而不再只是向行政機關交待。這才是真正需要喜愛足球運動的各方各界人士予以關注的。

足球興衰,足協有責,但不是全責。各位既然有一份熱愛之心,便也有一份盡力之責。

(責編:楊磊、胡雪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