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足球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國家體育總局舉行,《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對外公布。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依法獨立運行,在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制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流等方面擁有自主權。調整改革后的中國足協既是團結全國足球組織和個人共同發展足球事業、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組織,又是根據法律授權和政府委托管理全國足球事務、具有公共職能的自律機構,承擔了體育部門在足球領域的管理責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在足球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表示:足球改革沒有回頭路。
改革后,原工作人員怎麼辦
根據《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將實現由事業單位向社團常設辦事機構的轉變。轉變完成后,適時撤銷足球中心並按規定核銷相關事業編制。這一改革方案必然將影響到現有足協工作人員的利益,接下去他們何去何從呢?
據悉,如果不願意放棄事業編制,即繼續保留公務員的身份(即保留事業編制),則在總局系統內予以安排,而且總局必須予以安排。工作人員如果願意留在中國足協,就意味著自願放棄事業編制。自願放棄事業編制之后,原先足管中心的正式員工未來將重新與中國足協簽訂應聘合同,依然以四年為一個周期。簽訂合同后,工作未能達標者,足協有權解雇,或不再續聘。未來中國足協內部的工作人員數量,也將不再受到制約,中國足協內部各個部門根據需要設立崗位,當然,所有應聘員工的工資、報酬等,也全部由中國足協自行承擔。
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兼任著足協主席一職。此次改革后,蔡振華是否要辭去足協主席一職?足球中心領導班子成員作為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代表進入中國足協工作,免去事業單位職務,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管理。換言之,在改革的過渡期,蔡振華還將繼續擔任中國足協的管理層。未來中國足球協會不設行政級別,由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代表、地方及行業足球協會代表、職業聯賽組織代表、知名足球專業人士、社會人士和專家代表等組成。
足協未來的權力有多大
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改革完成后,體育總局不再具體參與足球業務工作。中國足協要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體育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承擔並完成國家交辦的各項任務。意味著足管中心撤銷后,中國足協將全面肩負起此前足管中心所有的職能。中國足球協會作為具有公益性和廣泛代表性、專業性、權威性的全國足球運動領域的社團法人,是代表我國參加國際足球組織的唯一合法機構,主要負責團結聯系全國足球力量,推廣足球運動,培養足球人才,制定行業標准,發展完善職業聯賽體系,建設管理國家足球隊。此外,未來中國足協將有“絕對的自主權”。自主權包括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制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流等方面。而脫鉤改革完成后,體育總局將不再具體參與足球業務工作,對中國足協僅給予必要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
至於地方、行業足球協會參照中國足球協會管理體制調整組建,按照中國足球協會章程以會員名義加入中國足球協會,接受中國足球協會行業指導和管理。地方、行業足球協會擔負本地區、本行業的會員組織建設、競賽、培訓、各類足球活動開展、宣傳等職責。經過努力,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組織完備、管理高效、協作有力、適應現代足球管理運營需要的協會管理體系。(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