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8月22日北京永定門公園的清晨:蔚藍的天空中飄著幾縷細紗式的雲彩,少許微風輕撫著道路兩旁的成蔭綠樹,整個公園顯得安寧而祥和。今天,這個地方還有一個特別的稱謂——2015北京國際田聯田徑世錦賽男子馬拉鬆項目決賽的出發地。
來自世界各國的馬拉鬆好手聚集在這裡,有些認真地坐著准備活動,有些三兩成群、嬉笑交流。
7時35分,“砰”!一聲發令槍響,一個名叫格赫布雷斯拉塞的非洲小伙跟在一群前輩后面出發了。在他后面,大約1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業余跑者跟著浩浩蕩蕩地跑了起來。
7時20分,筆者從地鐵站珠市口站出發,一路向南狂奔,從這裡到永定門公園的距離是兩公裡。空曠的道路兩邊,三五步一個警察或者武警戰士,筆者拿著証件,順利“闖關”。跑了不到一公裡,筆者已累得已經跑得氣喘吁吁。在一處路口,一位戴著紅袖章的大媽笑著調侃:“跑步的人沒來,你倒先跑上了。”
7時,北京地鐵5號線列車上。清晨的車上乘客並不多,一群正在興奮交談的人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從兩個年輕人手裡拿著的相機和另外兩個老年人背上挂著的草帽來看,他們或者是來北京旅游的。那位精神矍鑠的大爺約摸60來歲,邊侃邊給其他人扒拉著手機相冊:“08年奧運會我來看了,10年世博會我去上海看了,待會兒的馬拉鬆我們也要去看,然后再去‘鳥巢’看。”
……
在北京的這個清晨,還有很多人在路上。盡管方向各異,但都在朝著他們心目中的那個夢想奔跑。就剛剛開賽的田徑世錦賽而言,其中對你我這樣的普通觀眾的淨化意義或許正在於此。
特別是當我們從各式各樣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單純地欣賞或者參與到其中一項比如奔跑中時,這種興奮與期待往往可能幻化為一個小小的使命感,隨著世錦賽這樣的宏大敘事,和儀式感十足的氛圍和跌宕起伏的賽況,我們以后的生活中或許會逐步地融入晨跑,並在路跑中發現這熟識的城市的另一面,或許在獨自奔跑中體味到與自己靈魂的一段刻骨銘心的對話……
非常喜歡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話:“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的面前時,洋溢於我們心中的喜悅。”如果真的能夠獲得這種內心的愉悅的話,即便隻能安靜地欣賞偶像在世錦賽這樣的舞台上展現人類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我們又何嘗不是自己的英雄呢?
其實,這種內心的愉悅,在開幕式上可貴地有所涉及。當文藝表演中棉花式的雲朵、綠油油的草地、火紅的賽道、老北京四合院、長城烽火台等意象接連出現在一個小女孩的夢裡時,她唱著北京兒歌《水牛兒》,乘著夢飛翔在青山綠水之間:“水牛兒,先出犄角后出頭……”
這其實是小女孩關於青山綠水藍天的夢想,同時也是她關於夏天的記憶。特別是當她問出這樣純粹而溫暖的問題時:“問雲從哪裡來?雲隨風而來”、“問風從哪裡來?風說我自遠方來”、“遠方是哪裡?是心駐守的地方”、“心又在哪裡?在我筑夢的地方”。
當我們需要下大力氣力保“世錦賽藍”、“閱兵藍”時,孩童時候那些曾經的雲談風輕、星空皓月竟,竟然倏忽之間成了夢。好在,我們正在筑夢的道路上。
披著祖國厄立特裡亞的國旗,19歲的格赫布雷斯拉塞首先跑進國家體育場“鳥巢”,接受全場近4萬名觀眾的歡呼。他雙手指天,然后激動地用紙寫下這句話——“I Never Give Up”(我從未放棄),並通過鏡頭向全世界展示。在鳥巢入口處,筆者看到很多觀眾帶著老人、孩子,樂呵呵地全家出動來看比賽。
一個體育單項的世界最高競技平台,正以其獨具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感染著參與其中的每個人,以及他們對待生活、世界和夢想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