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2015田徑世錦賽
人民網>>體育>>正文

田徑世錦賽2760名志願者中90后超九成

處在兩個奧運夢想中間的“新鳥巢一代”

梁璇

2015年08月23日08: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開賽前幾天,還在北京體育大學讀大二的苗思杰在鳥巢的大屏幕上看見了自己的特寫鏡頭。

當時她正在扮演一名“高水平女跳高運動員”,向跳高橫杆的方向助跑,以便協助負責電視公用信號轉播的攝像師進行演練。但苗思杰跑到橫杆前,卻伸手就碰掉了橫杆,這讓不遠處一位外國教練不禁皺眉搖頭,苗思杰隻能自嘲:“‘高水平女跳高運動員’裡面,我好像隻做到了‘女’字。”但能以志願者的身份體驗一次頂級運動員的角色,依然讓她感到興奮。

像苗思杰一樣,為本屆田徑世錦賽提供服務的賽會志願者共2760名,90后的比例超過94%。這群被稱為“新鳥巢一代”的志願者來自高校、社會、港澳地區等多個層面,在外語交流能力和志願服務經驗上都設立了一定的“門檻”。他們與7年前為2008年奧運會提供志願服務的“鳥巢一代”,既有相同的默契,也有不同的際遇。

從2008年到2015年,7年的光景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副教授江汛清看來,“具有一日千裡的變化”。

“自我的一代”“張揚的一代”,這些現在被用在90后身上的評價也曾是80后的“標簽”。但2008年奧運會閉幕式上,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對北京奧運會予以“無與倫比”的評價中,正包括對“數以百萬計志願者”的感謝。

對於當時尚未熟悉“志願者”概念的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志願者的微笑”就是最好的名片,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體育大賽落地中國,國際社會對中國志願者也有了更高要求,江汛清表示,“強調微笑沒錯,但僅有微笑已遠遠不夠。”

聶經緯來自香港,本次田徑世錦賽是他以志願者身份參加的第9個體育賽會,在這些志願服務工作中,他也見証了內地大學生志願者的變化。2010年廣州亞殘會,聶經緯注意到“運動員擠在通道上時沒有志願者敢上前疏導”,或由於經驗不足,幾名來自內地的大學生志願者給他留下了“遇到運動員時,表現得有點膽怯”的印象。但本次世錦賽,他發現不少大學生志願者顯得很熱情,因為“很多學生都不隻一次參加過志願活動”。

肖斌是苗思杰學校的輔導員,她的很多學生現在都分布在鳥巢的不同崗位,擔當本屆田徑世錦賽志願者,體驗著7年前她所經歷的一切,同時在體驗中完善和提升自我。

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二學生肖斌在鳥巢附近的國家會議中心擊劍館擔任志願者,由於大量學生都參與了志願服務工作,大學放了3個月暑假。“我能當上志願者,感覺特別驕傲。”肖斌說,“除了奧運會,我基本沒有做過其他志願者。那時能當志願者的機會不多,到學校招志願者的活動很少,也沒有什麼從網絡或者其他渠道獲得志願者招募信息的機會。”但碩士畢業后,留校成為本科生輔導員的她卻發現了兩代志願者之間巨大的差別,“我們那時當志願者,是覺得自己對國家、對北京有一份責任。這7年間,北京舉辦了大量體育比賽和其他類型的活動,甚至民間舉辦的比賽也為我的學生提供了‘走出去’進行志願服務的渠道。豐富的平台資源讓他們依照興趣選擇志願服務的自由度大了很多。”

2008年,汶川地震中,很多人主動伸出援手,讓社會群體成為除政府之外不可忽視的救援力量,志願者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到了8月的北京奧運會,統一穿著藍色服裝、戴著五色微笑手環的志願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為很多年輕人打開了一個觸碰社會的窗口。數據顯示,自2008年“鳥巢一代”志願者亮相以來,7年間,中國青年志願者數量激增至4000萬以上,90后大學生更是其中的龐大隊伍。

但這並非中國志願者最初的面貌。據江汛清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初,聯合國曾派志願者到中國來參與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建設,而隨同這些領域的技術與理念一同進入中國的還有“志願者”的概念。不到10年,“志願者”在天津找到了落地的契機,“學雷鋒”的口號成為中國志願者早期的宣言。於是,上世紀90年代成為了志願者事業起步和發展的大好時期,在社區志願者組織和青年志願者協會兩大組織發展起來的同時,還有很多行業性、專業性的志願服務機構逐漸成立。

“因為在國際性體育賽事中要承擔的任務不同,在年齡、體力、學歷等方面會對志願者有一定要求。”江汛清介紹,因此從2008年奧運會至今,大型體育賽事的志願者幾乎都是針對各大高校定向招募年輕人。

由於大型體育賽事匯集了大量的體育明星、在國際交流上也有持續且集中的周期,因此對於年輕人有天然吸引力,“賽會就像社會的縮影,尤其現代的年輕人長時間沉浸在虛擬社會中,現實中的交流越來越少。而在賽會的服務工作中,面對面的交流能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淡化以往成長過程中過於自我的部分,甚至會對這種凝聚力有所期待。”江汛清說。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人力資源工作組成員任煒,正是一名典型的“志願者群體依賴症患者”。他表示,當年服務2008年奧運會的朋友多數是80后,如今已成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可志願者的經歷讓他們有相似的能力與氣質,即便當年無緣在北京相識,也會因經過北京奧運會練就的工作能力與熱情,在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遼寧全運會或APEC會議等大型活動的工作中“識別出彼此”。

隨著2022年冬奧會落地北京、張家口,以90后為主體的“新鳥巢一代”,正處在兩個奧運夢想的中間,體現著我國體育精神與志願服務意識兩個時代的更迭與升華。

(責編:溫靜、楊磊)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