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28日體育專電(記者張志龍)足協脫鉤可提高辦事效率,青少年足球發展不能脫離教育。這是在足球領域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現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黨委書記薛立日前在淄博接受記者專訪時所言。
本月17日,《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出爐,指出中國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適時撤銷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曾於2003年至2013年在足管中心擔任副主任的薛立認為,足協脫鉤后,中國足球發展的最佳時期已經到來。
薛立認為,中央高度重視足球運動發展,教育部門真正擔起了校園足球的擔子,制定了體育課、定點布局等政策,財政支持也在大幅度提高,企業投資足球的熱情高漲……
而對於足協脫鉤后的變化,薛立表示,足協該干的事情和以前一樣,宗旨和內容都沒變,但在足協的身上剝離了足管中心這層行政的色彩。
“辦事效率會更高,減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審批,”薛立說,“聯賽改革等一些事項通過專家、專業委員會論証好,第一時間就可以執行,不需要再走行政報批手續。”
薛立舉例說,以往聘教練,中國足協組織教練員委員會商議,確定傾向教練后,要往體育總局辦公廳上報,再走程序到競技體育司、人事司、分管領導,可能還需要上報體育總局主要領導。“這個過程不算拖拉,如果走一個星期已經很快了,脫鉤后效率會好很多。”
“下一步足協可以輕裝上陣,但將獨立承擔責任,壓力更大,對工作人員能力要求更高,”薛立說。
薛立認為,中國足協作為一個社團,按照民政部有關社團的相關規定去運行,也更符合國際足球發展大趨勢﹔政府在其中做好相關服務和監管工作﹔聯賽要按照市場的路子,按照企業的運行規律,遵守市場化的規則。“過去有些交叉混亂,以后權責會越來越清晰。”
此外,談及校園足球,於2009年起曾主抓校園足球工作的薛立認為,校園足球的主管部門明確由體育部門轉為教育部門,這對校園足球的發展將更為有利。“教育部門的指令號召在學校容易得到貫徹實施”,她說,專業性的不足這塊就要求體育部門去配合,幫助培訓足球教師,讓退役運動員進入學校等,打開足球運動的普及面。
薛立表示,在大面積普及基礎上,要關注一些有天分、能脫穎而出的好苗子,對於這樣的孩子,一個都不要放過。“但是一定不要讓他們脫離教育,要和普通的孩子一起讀書,起碼義務教育階段不能離開學校去踢球。在歐洲,想成為職業球員和俱樂部簽約,必須要有高中畢業証書。”
薛立認為,要讓這些好苗子在寒暑假或者小假期得到一些更加專業性的培訓,不能拔苗助長、不要急功近利。“國外的實踐表明,讀書和職業體育道路不是沖突的,讀書就得放棄職業體育夢想,要發展體育就得放棄讀書,這是多年以來中國競技體育最大的弊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