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2015田徑世錦賽
人民網>>體育>>正文

歸巢!中國田徑偶像回歸 引入外教見成效

梁璇 范雪

2015年08月31日10: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歸巢!中國田徑偶像回歸 引入外教見成效

歸巢

歸巢

晴了8天,在國際田聯北京田徑世界錦標賽最后一個比賽日,北京下雨了。

今天下午4點,國家體育場(鳥巢)中間的紅色跑道被雨水刷得鮮亮,陽光熾烈時,這個賽道總是被晒得發燙。這種溫度,16歲的也門運動員阿卜杜拉用自己的雙腳感受過,光腳在眾多世界級高手的推搡中跑完5000米后,這種經歷讓他覺得“不可思議”,而他的出現,也讓不少觀眾對他的田徑故事產生好奇,但阿卜杜拉的解釋是“其實我的腳受過傷,覺得穿鞋跑會受影響,何況這個體育場那麼美,賽道踩上去也很舒服”。

第一次參加田徑大賽的阿卜杜拉把鳥巢的賽道當作家鄉的草地“跑得快樂就好”。但對承載著跳高奪金任務的張國偉而言,每次蹬地助跑,唯一的目標都是向前輩朱建華保持31年的紀錄發起沖擊,他眼神裡的篤定,就連場地中間標槍賽場上的呂會會和老將李玲蔚也能看到。

兩枚銀牌,這是為中國田徑在本屆世錦賽上落下的句號。

“劉虹、蘇炳添、鞏立姣、王鎮、張文秀、王嘉男、張國偉、男子接力隊……”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在總結本屆世錦賽時,點出不少名字,除了對1金7銀1銅9枚獎牌所代表的競技成績予以褒獎外,“職業精神”被他多次提及,“這一點和劉翔一樣。劉翔是一面旗幟,無論外界怎麼評 說,但在職業素養方面,和應對國際大賽的氣質與經驗方面,劉翔都是我們的榜樣。

偶像回歸 開放懷抱等你來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由於當時在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中心任職,杜兆才並未以主管者的身份親見劉翔出現在鳥巢時看台上瘋狂的景象。但當年數萬人的歡呼,卻讓身在鳥巢的馮樹勇印象深刻,“當時劉翔的名氣還很高。”隻可惜“其他項目的水平還不像現在那麼強”。

在家門口的退賽,讓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比賽前成為“頭號熱門人物”的劉翔,因現實與期望的落差而被千夫所指。當時的他同時登上美國兩 大名刊《時代》和《商業周刊》的封面,而跪在起點后,更多人記得的隻有他垂著頭的背影。這次回到鳥巢,劉翔與那條熟悉的賽道已經隔了一個電視屏幕。

退役后擔任解說,即便是自己擅長的短跑項目,有媒體透露,劉翔還是從自己的背包中拿出一疊20多頁的材料,斟酌要點,讓人回想起他此前每逢 大賽便要疊好比賽服、准備戰靴的習慣。可習慣仍在,純粹的掌聲與歡呼卻因倫敦再次退賽而漸行漸遠,直到解說別人的歷史時,劉翔才又看到了25歲的自己出現 在鳥巢時掌聲雷動的場景。

這一幕,作為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的馮樹勇又等了7年,不變的是鳥巢,不同的是這次看台上的“沸騰”發生在比賽結束的時刻。

8月23日,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成為站在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跑道上的第一個亞洲人,而6天后,他與張培萌、謝震業、莫有雪再次以一枚男 子4×100米接力的銀牌讓不少見証者淚奔。馮樹勇也落淚了,因為7年前“眼鏡飛人”胡凱領銜的中國男子接力隊在該項目上曾歷史性地進入奧運會決賽,結果 等來的卻是因犯規而被取消資格的遺憾,而7年后再次回到鳥巢后,故事卻按照天時地利人和的劇本給出了“銅牌變銀牌”的傳奇。

“2008年的那屆4×100米實力和現在差很多,進入決賽機會並不大。最后晉級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犯規的隊特別多。”馮樹勇記得, “當時判意大利隊犯規的話,我們就能進去。”由於意大利隊提出申訴,中國隊一直等到午夜過后才得到“維持原判,進入決賽”的消息。這讓站上賽道的隊員情緒 高漲,但“想的東西不恰當,加上技術上還不夠”,交接棒時,胡凱與隊友跑出了接力區,最終中國隊被取消了成績,“到手的機會溜了”。

與夢想擦肩的一幕,被當時在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上以10秒47收獲男子100米冠軍的蘇炳添看在心裡。當如今的速度已能突破百米10秒的大 關后,“為前輩完成夢想”就成為他在每次取得好成績后主動提及的動力。蘇炳添等人能替“前輩”實現夢想,“整體實力提升”是馮樹勇認為這次男子接力能進入 決賽“水到渠成”的原因,成績提升的秘訣則在於中國田徑近些年一直堅持 “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

“走出去”指的是盡可能讓運動員到國外進行訓練,“不是因為訓練條件和教練差,而是走出去了解新的技術方法和手段,爭取更多和高水平選手同 場競技的機會。”蘇炳添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一直在美國訓練,“很多技術、方法都很新奇,我們就學回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通過比賽看看是否可行。” 但在蘇炳添看來,最大的收獲是“比賽多了,看見博爾特這樣的頂級運動員就不憷了”,如果放開跑,隨著成績的不斷突破,“也許有一天在百米跑道上讓他們對黃 種人有所忌憚,就像(劉)翔哥當年那樣。”

引入外教 我家大門常打開

“這次唯一的金牌就是一個28歲運動員的堅持換來的。”盡管予以蘇炳添“領軍人物”的評價,但馮樹勇一再肯定女子20公裡競走冠軍劉虹的表 現。馮樹勇曾在賽前表示,希望本屆世錦賽中國隊“能奏響一兩次國歌,升起七八次國旗,不乏亮點”。作為中國田徑的傳統優勢項目,男子20公裡競走錯失金牌 后,“奏響國歌”的壓力幾乎全落在女隊身上,盡管本屆比賽,中國隊頻現亮點,但“這種奪金實力在其他項目上很難做到。”

2005年進入國家隊以來,劉虹的世錦賽履歷由兩塊銅牌、一塊銀牌組成,而北京與倫敦兩屆奧運會上,她皆以“第四名”收場。“2008年奧 運會,我是第4個進入鳥巢的,而今天我是第一個走進這裡的人。”在看到劉虹走過終點時,滿頭白發的意大利教練達米拉諾站在第140號看台的過道上振臂歡 呼:“鳥巢真是我的福地!”

但上次達米拉諾在鳥巢的歡慶,卻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他率領意大利隊奪得的一金一銅的成績。“2008年,我的注意力全在意大利運動 員身上,說實話,當年我對中國運動員還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7年后,鳥巢的競走場地已經從“不太好走”的景觀大道變為“路線更好”的湖景東路,稱自己 “除了老了7歲,沒什麼變化”的達米拉諾卻站在賽道邊為中國隊的劉虹與呂秀芝“感到不隻一點點緊張”,由於腰不好,中方工作人員早已習慣性地為他提著一把 椅子,但因為焦慮而坐不住的他便在比賽時繞著椅子轉來轉去,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場上的不只是我的學生,我把她們當家人看,所以我總是緊張、緊張、 非常緊張。”

“內教好則用內教,如果內教水平還不夠高,則請外教。”達米拉諾成為中國田徑隊“引進來”計劃的早期實踐者,與杜兆才提及的這項配備教練的 基本原則有關。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由於中國田徑在家門口“收獲慘淡”,傳統優勢項目競走又延續著成績不佳的寒冬,因此這位曾經指導運動員獲得過40 枚世界級競走比賽的獎牌,其中包括5枚奧運金牌和6枚世錦賽金牌的意大利競走領軍人物,便成為中國競走史上的第一名外教。

達米拉諾的到來讓中國競走隊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尤其他“多參加比賽”的主張,讓中國運動員在國際競走賽事上增加了曝光度,信任度也隨之 提升。而在他位於意大利邊境小鎮薩魯佐的訓練營中,除了劉虹、王鎮等知名運動員,還有很多年輕的后備人才。馮樹勇還強調,田徑隊的外教絕對不是隻針對明星 選手,“外教不能隻盯著那些優秀的運動員,還有培養年輕選手的責任。”

首次參加世錦賽便獲得男子50公裡競走第六名的小將張琳,已經跟隨達米拉諾在意大利訓練了一段時間,“熟到出門會有人跟我打招呼。”比賽結 束后,達米拉諾看到這個22歲的小伙子主動過來朝他敬了個禮,張琳回禮后告訴記者:“他知道我是當兵的。”兩人之間並沒有言語交流,但張琳比了一個喝水的 手勢又指了指肚子,達米拉諾便馬上知道他身體的不適,拍著張琳的后背表示安慰,“他和我原來的教練很不同,以前我在中國的教練都很穩重,但他一高興的時候 像個小孩似的,很幽默,只是糾正技術上的小動作時,他非常嚴肅。”

而目前,在中國田徑隊,像達米拉諾一樣的有輝煌成績的背景、又對中國運動員熟知的外教還有6名,包括被稱為“多事老頭”的亨廷頓,因為他總 是一邊指導李金哲等運動員“如何跳得更遠”一邊又告訴韋永麗“如何跑得更快”。“但博爾特那套就不能照搬在蘇炳添身上。”馮樹勇強調,外教的作用至關重 要,但需要在國內教練的配合下才能發揮作用,“本土教練對於中國隊員的特點認識更充分,二者結合才能幫運動員實現突破。”

迎來觀眾 擁抱過就有了默契

“獎牌榜排名第五”、“每天日場觀眾平均達到3.4萬人、上座率達到77%,晚場觀眾平均達到4.3萬人次,上座率達到98%。”從北京田 徑世錦賽組委會執行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高志丹在今天下午給出的數字可見,觀眾是本屆世錦賽得到國際田聯新任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無與倫比”評價的 重要原因。

在世錦賽期間,每天下午開場前,鳥巢內的8塊大屏幕都會進行與觀眾的互動環節,當一個中國男孩發現自己和女友出現在屏幕上時,他拍了拍身邊 低頭玩手機的女友,女孩一抬頭他就深情地給了一個吻,這個舉動引起全場歡呼,這樣的變化在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副書記、北京田徑世錦賽組委會委員、群眾工作 部部長楊海濱看來,“比7年前開放了不少”,2008年身在鳥巢觀看比賽時,楊海濱注意到,賽前熱場游戲上,中國觀眾更多的是捂臉,低下頭,很羞澀,“今 天幾乎沒有這種情況了,大家玩兒得很好。”

同時,奧運會期間,會有來自全球各地的觀眾觀賽,而本屆世錦賽,看台上絕大多數是中國觀眾,“雖然我們不是田徑強國,但我們的觀眾都在為所 有運動員取得的成績鼓掌歡呼。”楊海濱表示。這樣的場面讓來自烏克蘭的組委會工作人員Lakusheva liudmyla也十分意外,“第一天上午,馬 拉鬆比賽非常早,但我到了現場,發現觀眾非常多,且每個選手進場他們都會鼓掌,這讓我非常感動。”在她看來,中國人對田徑非常有熱情,這種感覺讓她7年前 作為一名記者在鳥巢報道奧運會的經歷再次浮現,“我沒有時間見証這座城市的變遷,但在這座體育場裡,中國觀眾總能給我留下好印象。”

在楊海濱看來,自2008年奧運會后,中國的體育賽事呈現出很大的增勢,而伴隨體育賽事日益成熟的還包括志願者的專業性和參與人數,“這次的志願者可以看作‘新鳥巢一代’。”

與2008年的奧運志願者相比,他們處在更加開放的時代,更加自信,更加充滿了文化的自覺。‘鳥巢一代’的志願者是身處在一個被質疑被懷疑 的氛圍下,有些要証明‘我們可以’的意味,而他們也証明得非常好。但90后為主的‘新鳥巢一代’,他們從不質疑,也從不接受任何人的質疑,陽光自信,用實 際行動証明了他們的能力和在社會中的地位。”

(責編:楊磊、胡雪蓉)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