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3比0擊敗馬爾代夫,有媒體在報道中使用了“輕取”這個詞。
在我看來,馬爾代夫這種球隊的存在,唯一的意義就是幫對手刷進球。他們扮演的角色,和歐洲的聖馬力諾差不多。前段時間,已經退役的歐文還吃魯尼的醋呢,他羨慕小胖能踢聖馬力諾,因為這樣就可以刷進球了。但現在看來,馬爾代夫存在的意義對於國足來說是不存在的。說實在話,踢馬爾代夫隻進了3個球,真沒有啥好吹的,起步價都不夠。
我上大學那會兒,國足也踢過馬爾代夫,當時的主教練是米盧。那一次,國足在西安進了馬爾代夫10個球。如果沒記錯的話,謝暉進了3個,吳承瑛、范志毅和徐雲龍都進了2個,剩下1個應該是楊晨進的。盡管如此,那場比賽后國足還受到了批評。為什麼?因為他們丟了一個球。
再往前推,徐根寶執教國奧隊時碰到過馬爾代夫。結果兩場比賽下來,國奧隊進了29個球,一次12比0,一次17比0。
你知道米盧時代國足在西安踢馬爾代夫時對手是什麼態度嗎?我搜了一下,他們的主教練當時說的是“我不信中國隊能進我們20個”。那這回到沈陽后馬爾代夫的態度又是什麼樣的呢?馬爾代夫足協說了,如果球隊能夠擊敗中國隊,將會獲得4100元人民幣的獎勵。從不丟20個球到希望能贏,馬爾代夫信心的提升,恰恰反映的是中國足球的無力。
事實上,進馬爾代夫3球,國足基本上使出吃奶的勁兒了,沒辦法對他們要求更多了,他們已經盡力了。
這些年,國腳的合同越來越大、轉會費越來越高,我們的聯賽越來越火、外援越來越強,但遺憾的是,國足的水平並未見長。國腳們在聯賽裡個個生龍活虎,到了國家隊就像霜打的茄子。拿不下中國香港,可以怪門柱吃裡爬外、對方門將開挂,踢個馬爾代夫這樣吃力能怪誰呢?無組織、無章法、無斗志、無進取心,誰能告訴我,國足有啥?
說什麼知恥而后勇,說什麼陽光總在風雨后,說什麼贏就一起狂輸就一起扛。呵呵,你們說什麼呢?國足聽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