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中)得分后與隊友擊掌慶祝。新華社發
昨晚,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隊以104比58大勝印度隊。中國男籃7戰全勝晉級4強,是中國隊在2013亞錦賽和2014亞運會兩次無緣四強之后,重返亞洲前四。今晚,中伊大戰即將打響,亞洲霸主伊朗隊,注定將成為年輕的中國男籃走向成熟的試金石。
□賽前 場下“諜戰”暗流涌動
昨天與印度隊的比賽,球員在場上按部就班贏下比賽,而場外,教練組早已將工作重心轉向與伊朗的比賽。
伊朗與韓國隊的比賽率先進行,中國男籃即派出了吳慶龍、胡雪峰和李楠三位助教以及一名技術分析師坐在場邊開始進行敵情偵察。而對於中國男籃的隊員來講,保持情緒穩定,認真按照主教練宮魯鳴制定的戰術對陣印度隊。
印度隊在首節的上半段稍有抵抗能力,到了第一節末段中國隊已經保有10分以上優勢。第二節優勢擴大到23分,第三節中國隊領先25分,第四節比分擴大到40分以上,進入垃圾時間,最終中國隊104比58獲勝。中國男籃7場連勝,可喜的是全隊隊員狀態保持穩定。易建聯出場23分鐘,11投8中拿下21分7籃板3助攻,周鵬13分,周琦8分3籃板3封蓋,王哲林4分5籃板。
中國隊與印度隊的比賽,伊朗隊也派出了球探。可以說,兩方教練組均在積極研究對手,中國男籃最后一節讓李慕豪出場,也是希望李慕豪能在對陣伊朗比賽中在內線用身高和體重遏制哈達迪,而對方也一直在觀察中國面對聯防的破解策略。
□聲音 宮魯鳴:勝伊朗獻禮國慶
賽后發布會上,宮魯鳴基本上未提與印度的比賽,而是直奔主題,那就是對陣伊朗隊。宮魯鳴表示:“今天是國慶節,又是淘汰賽第一場比賽,我們做了充分准備,希望給大家一場精彩的比賽。實際上,我們也清楚,大家都關心的不是這場比賽,而是明天對陣伊朗的比賽怎麼打。”
宮魯鳴說,“伊朗隊自從2009年一直佔據亞洲霸主地位,隊內擁有哈達迪、卡姆拉尼、巴赫拉米這些優秀隊員,是目前亞洲最具實力的隊伍之一。我們作為新一屆中國男籃,如果未來想在亞洲打出最高水平,必須向最強的隊伍做出挑戰。我相信,明天雙方都會做充分的准備,也會給國慶大假奉獻一場精彩的比賽。”
有外媒提問,認為中國隊與伊朗隊的比賽更像是決賽,中國隊對於提前遭遇伊朗如何准備,宮魯鳴回應稱:“比賽走到現在,不是誰能夠選擇的。我們希望所有的比賽都能精彩,希望亞洲水平都能快速提高。我們也相信不只是明天,后天的決賽也一樣精彩。”
據悉,本屆長沙亞錦賽或許將成為最后一屆男籃亞錦賽。據國際籃聯官方微博透露,從2017-2021周期開始,全新的賽事亞洲杯,將取代亞錦賽,成為決定奧運會參賽資格的賽事。而來自大洋洲的兩支隊伍,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也將加入該項賽事。
翟曉川:玩命防守搶籃板
整個中國隊隊員都在期待著與伊朗的決戰。翟曉川表示,立足於拼對手,“姿態不放太高,也別放低,要有信心”。
翟曉川認為,中國隊狀態越來越好,“配合越來越默契,球隊非常團結”。伊朗隊從賽前半個月到比賽期間,一直是中國男籃心頭一個疙瘩,而真到了決戰時刻,翟曉川坦言,會有些壓力,“要說不緊張也不可能,還是希望全隊能在比賽中放鬆一些,聽從教練的布置,肯定會有好的結果”。
翟曉川認為,防守和籃板球是戰勝伊朗的關鍵,“首先是肯定要努力切斷巴赫拉米和哈達迪之間的聯系。明天比賽最關鍵的還是籃板球,所以我們要玩命搶籃板、玩命去防守,全力以赴,打好這場比賽”。
輕鬆7連勝晉級半決賽,一方聲音認為中國男籃奪冠勢不可擋,前男籃隊員馬健即表示:“本屆長沙亞錦賽將會是近15年來最沒懸念的一次,中國將輕鬆奪冠”,但也有專家認為結論下得太早,“連續對陣弱旅,在半決賽突然對決強悍對手伊朗隊,中國隊能否適應、是否會及時調整過來、迅速適應對方節奏”,對於中國男籃,唯一能做的就是,放鬆心態、穩扎穩打,力拼對手,避免前幾場出現的慢熱問題。
□敵情
伊朗大將 崴腳恐缺戰
外界都希望韓國隊能給伊朗隊制造些麻煩,但波斯鐵騎還是以75比62輕鬆戰勝對手,展現出絕對實力。對中國隊有利的是,伊朗隊的阿法赫腳踝受傷,能否出場不得而知。
上半區,菲律賓隊一枝獨秀,很有可能晉級決賽。下半區,中國與伊朗爭雄。伊朗隊在小組賽曾負於菲律賓,面對韓國隊的比賽,伊朗隊保持強勢,一直處於領先狀態。第三節比賽中,伊朗隊的阿法赫,在拼搶籃板時腳踝受傷,這種性質的崴傷一般需要休息兩周。
33歲的阿法赫是伊朗隊的首發球員,司職攻擊后衛,與巴赫拉米、卡姆拉尼和哈達迪一起,都是伊朗隊的“黃金一代”。賽后,伊朗主帥鮑曼表示,“扭傷比較嚴重,他被扶著離開了場地。我們有很好的隊醫和治療師,也許我們可以讓他做好上場的准備。所以,那將是賽前確定的事情,現在我們隻能等著,希望能夠發生奇跡”。
與中國隊一役,鮑曼做好了苦戰的准備,“對陣中國隊,我們的任務很重。他們有高度優勢,訓練有素,防守很好。他們有突出的球員,新老結合,而且他們有主場優勢,那將是一場非常困難的比賽”。鮑曼認為外線將決定此役勝負,“內線雙方會互相牽制,也許外線遠投會成為決定勝負的突破點”。(孫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