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年運動會的前身是全國城市運動會,前七屆城運會分別在山東濟南、河北唐山、蘇州南京、陝西西安、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和江西南昌舉行。
第一屆全國城市運動會(1988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在山東濟南舉行)
這屆城運會共設12個比賽項目,即田徑、游泳、體操、舉重、射擊、摔跤、柔道、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均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參加第一屆城運會的城市共有40個,參賽運動員達2695人,角逐171枚金牌。共計有3人4次破4項全國紀錄;1人1次平1項全國紀錄;4人2隊6次破4項全國青年紀錄;1人1次平1項全國青年紀錄;1人1次超1項世界紀錄;1人1次超1項世界青年紀錄;3人3次超3項亞洲紀錄。
第二屆全國城市運動會(1991年9月在河北省唐山舉行)
這屆城運會設16個比賽項目,比第一屆增設了跳水、賽艇、擊劍、射箭4個項目,金牌總數達到198枚。參賽單位達到96個,參加決賽階段比賽的運動員近3000人。共計12人12次4項超亞洲紀錄;2人2次2項平亞洲紀錄;5人5次4項創全國紀錄;14人25次15項創全國青年紀錄。
黨中央、國務院對這屆城運會非常重視,國家主席楊尚昆、副主席王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中顧委常委陳丕顯為運動會題詞。李鐵映、宋任窮出席了開幕式。
第三屆全國城市運動會(1995年10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
這屆城運會比賽首次將全國城市運動會和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合並舉行,共設16個項目,金牌總數218枚,參賽城市49個,參加決賽階段比賽的運動員有3344人。共計4人10次6項超世界青年紀錄;8人10次5項超亞洲青年紀錄;14人16次8項創全國紀錄;1人1次1項平全國紀錄;35人51次31項創全國青年紀錄。
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榮毅仁、李鐵映分別為本屆運動會題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本屆運動會題詞“發展城市體育事業,提高中華民族素質”。
第四屆全國城市運動會(1999年9月11日至9月20日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
這屆城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為16個,小項達220個。參加這屆城運會的城市共有57個,運動員接近4000人。22人55次超19項世界紀錄,23人57次超20項亞洲紀錄,2人4次刷新3項全國紀錄。
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2003年10月18日至10月27日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
這屆城運會共設29個大項,289個小項,產生320枚金牌,比第四屆城運會增設12個競賽項目。共有4人8次超5項世界紀錄,6人8次平6項世界紀錄;11人13個隊34次創16項世界青年紀錄;9人1隊13次平9項世界青年紀錄;8人12次超6項亞洲紀錄;2人2次創2項全國紀錄,7人1隊8次平7項全國紀錄;14人19次創12項全國青年紀錄。
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2007年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
作為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體來舉辦北京奧運會前的最后一次全國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位於長江邊上的中國中部特大城市——武漢,以節儉、開放、包容、親民的方式努力將城運會辦成“體育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贏得了多方贊譽。
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2011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
這屆運動會主打紅色體育牌,主題是“迎接共和國體育回故鄉”,共有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57個代表團報名參加,其中,運動員達到60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