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NBA中國賽因為“星”味不足在華遇冷,上台不久的NBA總裁亞當·蕭華顯然見識到了中國大城市的挑剔,今年索性把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和他的黃蜂隊帶到中國,加上華裔球星林書豪做襯。在打完了深圳站比賽后,移師上海昨天再戰,意圖再掀NBA熱潮。
蕭華是個急性子,今年中國賽的運作証明他急於表明:縱使姚明已退役那麼久,縱使NBA已經三年沒有中國人身影,中國市場從來都是NBA計劃中的一部分,NBA對中國的熱情,從未消退。隻可惜中國籃球卻是個慢性子,人家心急如焚地給我們搭好了舞台,自個兒還篤悠悠的,急壞的是球迷。
不得不感慨,喬丹退休多年,神的光環卻從未褪去。前天在半島酒店舉行的喬丹品牌發布會,藍色入場証被黃牛炒到了1萬元。印象裡的喬丹似乎對中國並不抱有多大興趣——11年前的北京東單,是中國人在家門口對喬丹唯一的一次記憶,當時他只是隔著專車的窗戶揮了一下手就匆匆離去。11年后,從蕭華口中記者們驚訝地聽到,喬丹此行竟是毛遂自薦。這些天,他還多次出場參加活動。
當然,這一轉變也屬自然:越來越多金元堆砌的高品質商業賽事,以及強大的群眾體育消費力,讓世界對中國體育市場越發看好。身為老板的喬丹終究還是放下了姿態,親自上陣吆喝,而作為NBA掌門的蕭華更清楚這個道理。為了示好中國籃球,蕭華透露了NBA未來在中國的推廣思路:一是中國賽將向二、三線城市擴展。剛結束的深圳站是NBA中國賽首次在北上廣以外的城市舉辦,球票一票難求、贊助商擠破了頭﹔ 二是積極研發虛擬現實技術,也就是通過網絡,復制場邊看球體驗。第三,介入中國籃球青少年培養領域。這對NBA 來說輕車熟路,他們早已是教育部的戰略合作伙伴,今年6月宣布,將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建設和翻新公共籃球場,課堂街頭全覆蓋。NBA的誠意可見一斑。
但蕭華也有沒轍時。中國賽說到底只是一年一次的廣告,沒有中國人登陸NBA,普及籃球再到位,中國賽亮點再多,說到底都只是事倍功半,他也隻能干著急。在上海,他搖著頭說:“作為NBA總裁,我不能把中國球員強塞給NBA俱樂部,也不能說打一下響指就搞定這個問題。”
生產球星靠的是青訓,但最終還是需要金字塔尖的聯賽來引領。可惜中國的聯賽管理者並不急。NBA來中國已近10年,CBA真正學到了多少?
拿NBA中國賽來說,多年來我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NBA所呈現出的職業和專業:“空運”來的工作人員一絲不苟,每個人分工明確,新聞發布會遞麥克風有專人,場邊擦地板有專人,做技術統計有專人,中場表演扣籃有專人,就連球員脫了鞋都有專人來收拾。媒體服務方面更是無可挑剔,現場不但提供賽事期間的日程安排與球員的詳細資料,圍繞比賽的各種數據更是應有盡有。
就算不談這些細節上的,這十年,CBA真正算得上的質變,有嗎?即將開戰的新賽季,在賽制、規則方面並無重大調整來趨向更加職業,而已經讓球迷打起精神的“管辦分離”,似乎也因為體育總局的“步驟安排”而難有重大推進。別說NBA,如今就連歐洲勉強屬於二流聯賽的法國聯賽,無論架構之完善、行事之嚴謹還是計劃之長遠,都要勝過目前投入已在其之上的CBA,后者上賽季才剛剛開始推進半職業化的裁判管理制度,以此解決多年來裁判引發的球場問題。
這些年,球迷沒少問,CBA是不是該出手再快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