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巴黎南郊的巴黎十一大學到北郊的法蘭西大球場,乘坐RER-B線50分鐘才能到達。雖然不是當晚對陣雙方法國隊或德國隊的球迷,李格飛還是在比賽前兩個小時出了門。晃動的車廂裡,李格飛盤算著能見到哪些球星,“馬夏爾、施奈德林和‘小豬’(德國球員施魏因施泰格)。”這個到法國留學一年多的廈門男孩默念著兩隊中效力於英超曼聯隊的球星,然后心滿意足地隨著大伙走向體育場。
經過嚴格得“像機場安檢一樣”的三道安保,“液體試喝,不能帶瓶蓋兒”,李格飛才走進能容納8萬人的法蘭西大球場,落座的觀眾跟著音響裡法國隊2014世界杯助威曲《Magic In The Air》的節奏搖頭晃腦,雙方隊員在場中央進行最后的踩場。時間緩慢向前,巴黎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9點上演的這場友誼賽幾乎座無虛席,甚至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內政部長貝爾納德·卡澤納夫、農業部長勒弗爾也出現在了看台上,對於奧朗德而言,這或許是赴土耳其參加G20峰會前最放鬆的休閑時光。
開場20分鐘,雙方都沒有組織起有效的進攻,部分球迷玩起了人浪,就在這時,從場外傳來“嘭”地一聲巨響,李格飛和很多觀眾面面相覷,“是放煙花吧。”他心想,“球賽中放煙花很正常。”而場內的球員“也跟沒聽見一樣”,繼續跑位。“可10多分鐘后,又是‘嘭’地一聲。”這次看台上有球迷開始回頭張望,而在中場試圖接球的馬夏爾也突然一愣,雖然腳還在傳球,但眼神卻機械地看向響聲傳來的方向,回追傳球的穆勒也忍不住往旁邊瞥了一眼,不過他沒有停下腳步。
此時,貴賓包廂裡的奧朗德被護送離開看台,他與卡澤納夫在球場的一間電腦安全室內召開緊急會議,從法國媒體公布的一張圖片可見,當時的時間定格在21時36分49秒。隨后,奧朗德乘坐的黑色轎車極速駛離體育場,卷起的落葉與紙屑還未著地,閃爍的紅色車燈早已消失在巴黎的黑夜。
據法國警方當地時間11月14日的最新消息稱,當時襲擊者的攻擊目標是看台上的觀眾,一名自殺式襲擊者購買了球票,他想要進入體育場在觀眾席上引爆炸彈,但因在安檢時敗露,不得不在球場外引爆。此時,不少觀眾開始打聽剛才兩次震耳的聲響,但球場內網絡一向不佳,並沒有太及時的信息傳播開來,加上法國隊以1︰0領先,仍有法國球迷顯得心情不錯,“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李格飛和朋友按捺不住好奇,到休息區張望,“看到外面有警車,也聽說是爆炸,但是當時不知道巴黎市區也發生了恐怖襲擊,以為就是普通的爆炸。”
“是3次爆炸,我確定。”第一次和朋友一起來法蘭西大球場“湊熱鬧”的中國留學生唐甜“糾正”著新聞中最初的說法,坐在D口最上面看台的她“能清楚聽到場外的爆炸聲,“聲音很大,間隔不長,發生在上半場末到下半場期間,50分鐘內有3次。”唐甜正感到疑惑時,下半場比賽已經開始,球場上空卻突然出現了直升機,但由於法國隊的出色表現,球迷們“Ola”的喝彩聲也響徹全場,在現場氛圍帶動下,唐甜為剛才的3聲巨響在心裡下了定義:“是啦啦隊做的效果”,而盤旋的直升機“可能是航拍。”
與唐甜同行的還有4個朋友,其中一個爬到最上面的體育場邊向下張望,結果看到“有人被炸了,被警察拖走了。”但大家合計后認為“可能是流氓鬧事。”而在第80分鐘被換下的法國國腳格列茲曼或許仍在為自己那個因越位被吹掉的進球而懊喪,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妹妹正在巴塔克蘭劇院中設法躲避恐怖分子手中的AK47射出的子彈。
比賽第86分鐘,法國隊攻入第二個球,德國隊已無心戀戰。因為在13日中午就開始被炸彈傳聞威脅的德國隊“本已處於恐慌的狀態下”,因此當聽見那聲巨響時,勒夫心裡沒有過多猜測,“應該是這件事了。”賽后,勒夫坦言自己和球員都被嚇壞了,“這場比賽以及丟球完全淪為背景板了。”
在這個進球后不久,唐甜一行決定提前退場,為的是“避開人流”,可剛走出球場,她便發現“商店全部關閉,道路封鎖了,隻留下一個直通軌道交通的口可以走”,有一塊地方拉著警戒線,人流過密走得很慢,“所有人都雙手舉過頭頂前行。”朋友瞟見了遠處電影院門口的尸體,唐甜嚇得不敢看,她隻注意到平時從球場到RER線700米左右的路程,“每5米就站著一個持槍的警察”,頭上還有直升機在盤旋,周圍的人步履匆匆,唐甜感受到他們的惶恐,盡管穿著厚厚的毛衣,她還是不自覺得攏了攏羽絨服的領口,“我們趕上第一班RER,沒有滯留,聽其他朋友說,后來交通封鎖,人都集中到球場中間了。”
2︰0,即便是獲勝的法國隊也沒召開新聞發布會,也沒有球員在採訪區逗留。李格飛跟著人群准備離場,但突然前面的人扭頭就往回跑,想起比賽時周圍人多少對爆炸事件有些議論,他的心突然一緊,也開始朝球場中央跑,“挺害怕的,以為后面有恐怖分子。”但平靜后又猜想“可能是看到尸體了吧?”此時已經是夜裡23時,球員離開后的草坪上聚集了成千上萬的觀眾,有的伴侶相擁,也有孩子在哭泣,“更多人則很鎮定”,低頭翻看智能手機,試圖了解今夜的巴黎發生了什麼。
唐甜剛剛乘坐的RER-B線已經關閉,李格飛隻能坐D線到巴黎火車北站轉乘B線回家,因為警察要控制和檢查列車,30分鐘的等待后,李格飛才回到了那個晃蕩的車廂。在RER上,大家都在了解事態的發展,他在手機上看到了其他觀眾在去往D線車站通道中齊聲高唱法國國歌《馬賽曲》的視頻,至於其它信息則“難辨真偽”。當他走到車站時,電話響了,“國內大概早上7點多吧,我爸剛起床打開電視就看到新聞了,馬上就給我打電話。”而平時50分鐘的路程,這一夜他用了3個多小時。
“你是否在巴黎?不要去以下這些地方……”回家路上,唐甜收到了朋友的信息,這讓還沒明白事態嚴重的她感到驚恐緊接著則是感動,回家看了新聞后,在巴黎十一大學讀計算機專業的唐甜才“后怕”。
此時的巴黎已經進入又一個夜晚,經過白天陽光的照晒,風中的血腥味漸漸淡去,學校和娛樂場所關閉,但餐館和超市仍然人來人往,李格飛決定“少去人多的地方,但不能因為這樣就不生活了”。
可對恐怖分子的搜捕不曾間斷,巴黎的報紙、電視和網絡依然在不停更新著這天夜裡的一切。至於因作為明年主要比賽場地的法蘭西大球場遭襲而引出“歐錦賽易地”的疑問,2016年歐錦賽組委會主席朗貝爾則在巴黎時間14日表示,盡管安全形勢愈加嚴峻,但法國舉辦歐錦賽的決心從未動搖,“考慮2016年歐錦賽要不要易地舉行本身,根本就是被恐怖主義分子牽著鼻子走。”畢竟,在人類歷史上多次體育與恐怖主義的較量中,無論是1972年的慕尼黑慘案、1996年亞特蘭大奧林匹克公園爆炸案、2010年非洲杯前夕多哥足球隊遭遇“卡賓達解放組織”的武裝襲擊,還是2013年4月在美國波士頓馬拉鬆賽終點的爆炸案,體育都從未向恐怖勢力低頭。
截至記者發稿,共發生了5次爆炸、5次槍擊的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已造成129人死亡。在法蘭西大球場爆炸案發生后,曾經效力於多支德國乙級球隊的中國球員謝暉發了微博:“周五晚上巴黎恐怖襲擊,正好是國際比賽日法國VS德國隊。安全起見,德國隊球員周五夜裡在球場更衣室度過。凌晨,法國警方護送德國隊上了飛機。更值得一提的是法國隊球員本可以提前離開球場,但法國隊球員們堅持不能在客隊之前撤退,而留下來陪德國隊。體育不僅僅是競技。”
(應採訪對象要求,留學生名字為化名)
本報遵義11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