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走進山坳裡的恆大足球學校,正值恆大隊第二次捧得亞冠獎杯的時候。
在清晨的霧靄中走進這所有著很多傳聞的學校,感受到的卻是意料之外的平和與寧靜:這座用11個月時間建起來的學校並沒有帶給人簇新簇新的感覺,而那些通過移植手段落戶扎根恆大足校校園的“古樹”也為這裡就讀的莘莘學子營造出蔚然深秀的景觀與底蘊深厚的氛圍。
參加升旗儀式、走進學校課堂、近距離體會體能訓練與訓練康復、現場觀摩進入梯隊的孩子們的足球訓練課,當然也還來到學生和教工食堂品嘗了一次教工餐,能夠感受到這所被定位於“新型足球學校”的學校更像是在辦教育,而足球只是這所學校的特色辦學項目。之所以這樣說,學校的足球教學時間每天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可以佐証,而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已經逐步達到可以和廣州普通學校的成績進行比較的水平。
既然辦了這所現有規模達到2000多人的足球學校,肯定就要為這2000多個孩子的前途負責。當年,恆大曾與北京人大附中及皇馬足球俱樂部簽約,以期提升恆大足校的教學與訓練水平。令人欣慰的是,這樣的合作幾年來一直在延續而由合作所帶來的后續效應也在逐步呈現。而相比於校舍、食堂、禮堂、超市、訓練場地等硬件設施的高標准匹配,遵循教育規律的辦學理念更讓人對恆大足校的明天充滿期待。
從興趣出發培養足球人才,摸索科學訓練與恢復的發展路徑,多元分流、多層次互動的學生升學及畢業走向,都是基於實踐的恰當舉措,也是開放辦學、人性化辦學的具體體現。“培養足球人才不能再走傳統足校揠苗助長的老路,培養足球人才不能走隻重視踢球不重視學習的彎路,培養足球人才就要抱定久久為功的心態一步步踏實邁進”,恆大足校執行校長劉江南的此番感悟,或許正是這所當年不無爭議的足球學校一路走來的發展心得。
培養足球人才,夯實足球基礎,需要包括恆大足校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務實努力與積極探索,當然也還需要在努力與探索中不斷總結規律性認識。不搞形象工程轉而踏實做事,不圖一鳴驚人轉而靜待花開,或許就是恆大足校辦校幾年來發展歷程的寫照。而以這樣的思路持續推進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恆大足校收獲的將是比優秀球員破土而出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