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王镜宇、马向菲、邹大鹏)耻辱!冯庆波在张虹夺冠后蹦出的这两个字,把几十名记者都惊住了。
2月13日晚,中国运动员张虹在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中为中国速滑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在这个本可以尽情宣泄情感的历史时刻,刚刚成为奥运金牌教练的冯庆波脸上既没有泪水,也没有笑容。在聚集于混合采访区的几十位记者面前,神情冷峻的他提到了一个跟这个喜庆时刻很不搭调的词语:耻辱。
速滑曾是中国冬季项目辉煌的代名词,从罗致焕到叶乔波,不乏名将。然而,速度滑冰从银牌到金牌的窗户纸迟迟无法被捅破,这让身为速滑人的冯庆波引以为耻。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一次会议上公开批评速滑项目的本土教练,“土帅排挤洋帅”、本土教练观念狭隘的报道见诸报端。领导的本意是批评个别训练理念落后的老教练,而1973年出生的冯庆波作为本土培养的年轻教练深受激励。他在手机里存下了相关报道,并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洋人不待!乃需强民质。国人不待己!实属悲哀。扬国人骨气!摆脱土帅恶名!
美人识英雄 空拳退地痞
谁是冯庆波?
今年41岁的冯庆波曾是我国最有实力的男子速滑运动员,1999年转行做教练。仅仅过了4年,他的弟子高雪峰和赵欣在十冬会上双双摘金。年轻气盛、初露锋芒的冯庆波对于随后进行的亚冬会的组队选拔问题提出异议,经媒体报道后引发震动。不久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负责人被调离。
此后6年,是冯庆波卧薪尝胆的6年。
2009年,冯庆波再次迎来证明自我的机会。经过他3年左右的调教,此前成绩平平的于静在全运会速滑500米比赛中战胜了在国外训练的头号名将王北星,为宁夏队贡献一金,“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初春的哈尔滨寒意未退,庆桢阁里暖意融融。在队员眼里沉默寡言的冯庆波在自家小店里侃侃而谈,身边是亲如朋友的教练团队成员。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字:舍得。
“冯指导,您这金牌教练是怎么炼成的?”
冯庆波尚未开口,对面低头奉茶的夫人抬起头抢着说:“我能替他回答吗?是天赋和灵感!”
赵贞贞(原名赵桢桢)——中国冰壶队前队长,庆桢阁的女主人,也是这个星球上最欣赏和理解冯庆波的人。
赵贞贞说得没错,冯庆波当教练靠的是天分,非科班出身的他是典型的自学成才。
中等身材的冯庆波有股不怒自威的劲。他说,自己从不打骂队员,可队员对他却相当敬畏。说到这里,冯庆波起身模仿调皮的男队员在电梯里见到自己时往后退避的情形,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队员的敬畏可能跟他们的一次经历有关。那年,冯庆波带着十几个队员到省内某地集训,当地民风彪悍,事前他反复叮嘱队员外出要结伴而行。一天,他开着小卡车拉着队员们去训练,途中与一开着拖拉机的小混混发生争执。冯庆波下车与人理论,队员们跟着下车。对方突然拿出一根细长的扦子,众人惊而却步。幼时习武的冯庆波兔起鹘落般空手夺扦,将对方打倒在地……
成就“黑马”的“冯·考斯曲线”
冯庆波执教的一大特点是训练时间短,最近20多个月与他并肩作战的科研教练、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主任陈月亮和医疗师吴震对此深有体会。
陈月亮说,训练时间的长短并不跟效果成正比,刘翔的训练时间也不长。可是,在中国速度滑冰界,能够真正理解并且实施科学训练的教练,实在少之又少。多年以来,陈月亮已有数本著述,但苦无知音,直到在2012年的一次冬季项目训练备战会议上,他遇到了冯庆波。
实践出真知的冯庆波和以理论见长的陈月亮在“以恢复促提高的负荷安排模式”上达成共识。然而,一些习惯了大运动量的老教练对冯庆波的训练方法表示怀疑。“别的教练确实很生气,”吴震笑呵呵地说。“他的队员来练一个来小时就走了,人整天练的能不来气吗?”
2012年4月底的速度滑冰冬奥备战会议之后,冯庆波和陈月亮开始合下一盘“大棋”,第一步就一反常规走在了“天元”。
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多年来一直在一个怪圈中徘徊:叶乔波、薛瑞红、王曼丽和王北星等名将在奥运会前一年甚至在非奥运的3年中成绩骄人,但到了奥运会上却总是与金牌无缘。冯庆波和陈月亮认为,这与国内运动员以年度周期为核心的训练理念和备战安排有关。
“这么多年一整兵败,一整兵败。原因都是前一年好,奥运年不行。这次我偏让她(前一年)不好,反着走一遍,”冯庆波说。
冯庆波自有他的依据。在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挪威选手考斯一人独得3金。而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成绩平平,在世界比赛连前三名都很少进。考斯的教练曾来华讲课,他的曲线理论给当时还是运动员的冯庆波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成为教练员之后,冯庆波对于训练曲线的理解越来越深,而多年的实践也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打击仍如期而至。
在2012-2013赛季,包括张虹、于静在内,冯庆波组的队员战绩平平。往事已成追忆。冯庆波啜了口啤酒,悠悠地说:“得亏我的运动员都很依赖我、信任我,要不都得跑了。”
2014年1月,在日本长野进行的短距离世锦赛上,张虹突然爆发,拿下500米银牌和1000米的金牌。清楚张虹单圈成绩的冯庆波和陈月亮知道,冬奥会有戏!
一双冠军刀 有缘刀自灵
2008年,20岁的张虹结束了短道速滑运动生涯,改练“大道”。跟张虹一批的哈尔滨短道队员不少,当时带他们的一位韩国教练崇尚大运动量刺激,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刚开始跟冯庆波训练的时候,张虹情绪很低落,但这场“师徒缘”造就了中国速滑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不可不信缘。
冯庆波有一双巧手。他会拆装电脑、破解密码和电焊冰刀。闲暇时候,冯庆波还研发过一项磨刀架的专利,注册之后卖到荷兰,挣了20万。
在备战索契冬奥会的过程中,冯庆波自己亲手做了两双刀。一双给了于静,一双给了临时加入的王北星。可惜的是,王北星对这双刀不太适应,后来离开时留了下来。张虹说:“教练,这双刀给我用吧!”从此,这双冰刀换了主人,最终也成就了它的新主人。
历大难者自有福
对于冯庆波和他的团队而言,2013年是最艰难的一年。尽管他自己对队员的成绩在低谷徘徊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由此引发的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外界对团队的不信任、不支持仍然超乎想象,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在近两个冬奥会周期,请进来、走出来是速滑项目的主流价值观,冬管中心在聘请外籍教练、送运动员出国训练方面投入巨大。相比之下,冯庆波这个本土教练中仅存的“独苗”所能得到的后勤保障和支持相对有限,所幸地方体育局对他的长期信任并未改变。
冯庆波保留着一份2013年5月提交给冬管中心速滑部的本组训练器材需求明细,24项中有10项为急需器材。然而,这些器材大部分至今尚未到位。
就在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冯庆波团队再遭重创。于静旧伤复发,无缘出征。对于冯庆波而言,这无异于折其一翼,满腹话语无从诉说。
“带着一只翅膀、带着从没有过的委屈、带着我最后一次以国家的名义、、、、伤透了心、、、、出发了!”2月4日,出征索契之前,冯庆波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
一路上,也不顺利。转机时,飞机停飞,张虹在地上和衣而卧。等到抵达索契,行李又全部丢失,折腾36个小时才抵达驻地。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2009年冬天,冯庆波差点死在荷兰。那次他带着于静去参加世界杯比赛,就在预订回国日期的当天凌晨,肚子疼忍了一宿的冯庆波被拉到当地医院,发现是急性阑尾炎,而且已经穿孔。如果不是及时手术,他可能下不了回国的飞机。
2013年5月,在前往海宁夏训的途中,冯庆波特意去了岳王庙。8年前曾经从门前经过而无缘拜见他崇敬的岳王爷,这次他终于如愿。
“拜了岳元帅、上了香、骂了秦刽、念了满江红。心情舒畅!”
在冯庆波看来,岳元帅在天之灵一定会护佑他。
“瞒报”见奇效
俄罗斯当地时间2月11日晚,索契冬奥会女子500米比赛打响。结果王北星、张虹折戟,外界的批评和反思迅速响起。赛后经过混合区,冯庆波对记者们说,比赛还没结束,请大家关注1000米的比赛。但是,他的话并没有太多人听进去。
连张虹两年来也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有夺取奥运金牌的实力和希望。每次给她报单圈成绩的时候,冯庆波总在实际成绩上加个零点几秒。但是,500米比完之后,一向沉稳的张虹也隐约感觉到了变化。
张虹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透露,1000米比赛前的中午她睡不着觉,觉得心砰砰直跳。陈月亮说:“滑完500米,她感觉摸着边了。要是两年前知道自己摸着边了,这心脏蹦两年,还不崩溃了?”
北京时间2月13日22时34分,在1000米比赛第七组出场的张虹完美地完成了比赛。不到1个小时之后,张虹之后出场的11组22名运动员滑完,她的成绩无人能超越。冯庆波更新了朋友圈:“苍天有眼,我们成了!就在这一刻!奥运会冠军。”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雨果”这是冯庆波2月12日在朋友圈中的更新。
夸张点说,像诸葛亮
3月11日,庆桢阁。
冯庆波、赵贞贞、陈月亮、吴震坐着闲聊。过去两年,累了、倦了、怒了的时候,他们也会这么聊天,但从来没有这次这么轻松、惬意。
曾经在关键时刻力挺冯庆波的吴震说:“这两年我陪他的时间比他媳妇长,我还头一次看他笑得这么发自内心。”
把参与国家队科研视为荣誉、几乎是义务帮忙的陈月亮说:“张虹的最佳状态恰好调到1000米那一天,这个安排真是神了。夸张点说,像诸葛亮。”
冯庆波是微信推出的第一款飞机大战的玩家。他说,玩打飞机游戏比当教练容易多了,他在微信上的最高得分是:14005000。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