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
人民网>>体育>>正文

征战莫斯科的日日夜夜(2001年7月27日)

梁丽娟 

2015年01月04日1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自信出征

7月7日,振梁和我出发去莫斯科。北京申办团大队人马的包机也在这天晚 些时候出发。振梁的机票由国际奥委会提供,我们乘坐的是俄罗斯国际航空公 司的班机。同机的是国际奥委会的中国女委员吕圣荣。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于 7月12日开幕。我们提前出发是因为振梁要出席9日开始的执委会,吕圣荣提前 出发,则是为了在最后的关头抢时间做争取委员的工作。与她同行,有说不清的心情。8年前北京第一次申办失利后,我们同一架飞机从蒙特卡洛回北京,在机上她红着眼圈陪着两眼含泪的振梁,走到后舱去向曾为申办辛勤工作的同志们道谢和抚慰。当时机上是一片呜咽声。今天,我们则是满怀信心地踏上申办征途。

在机上振梁和吕圣荣互相交换了一下做委员争取工作的情况。经过三个中 国国际奥委会委员和邓亚萍这个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协同作战,对于委员的投票趋向大体有了底。在飞机上振梁又对委员的情况逐个按最严格的标准进行分析统计。他估算第一轮北京将能得42到48票,第二轮将能得54票上下。因为委员之间不少是多年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委员可能会在最后投票给北京之前,先在第一或第二轮表决时把票投给自己朋友所在的候选城市。

分分秒秒

在莫斯科的分分秒秒都是做委员工作的时间,连倒时差的时间也没有。一早起来先淋浴让自己清醒些,在盥洗的间歇赶紧看当天的电视新闻,然后到餐厅就餐的时间都差不多。去得早可以参加别人的空桌,在餐厅取食前还要到每张有委员的餐桌前去打招呼。与有的委员是友好交谈,与有的委员是交换信息。

早餐后振梁要去开会,我则参加夫人们的文化节目。夫人们活动的时间是上午10时到下午近3时,参观沙皇时贵族的庄园、画廊、博物馆之类,每个节目 都附带有个小型音乐会。中午时振梁与我各自为战,他继续同不同委员吃饭交谈,我则尽可能多地和委员夫人泡在一起。晚上有各种大型活动,我们又在一 起共同作战。每天晚上要忙到两三点才能拖着疲倦的身躯上床。

上次申办时有70多个委员偕同夫人访问北京。我在接待夫人工作中交了许多朋友。去年以来国际奥委会经过改革,增加了几十个新委员,我得在参观活动中设法结识这些新委员的夫人,同她们自然地交成朋友。直到投票这一刻,我们都在争分夺秒地直接、间接做委员的工作。

如愿以偿

7月13日这天,我没有去参加文化活动,而是到会场去听各个申办团的陈述。 日本委员猪谷的夫人同我在一起。大阪的陈述挺不错,可惜他们几乎肯定会很 早被淘汰。北京的陈述是下午的第一个,进会场旁听和摄影的记者最多。80多 岁的巴西委员阿维兰热夫人也坐在我旁边,上午她没有来,下午是专门来听北 京陈述的。他们对李岚清副总理流畅的英文很感意外。当我告诉她们讲稿是李 岚清副总理自己写的时,她们更对中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感到吃惊。她 们对北京代表团整个陈述水平印象深刻,阿维兰热夫人情不自禁地鼓掌赞许。 坐在我身后的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副主席在陈述结束时忘情地在会场里大叫“BRA VO(棒极了)!”

全部陈述结束后,猪谷夫人和我到全会会场对面的电影厅坐到本国代表团 里等着听宣布投票结果。大家都很着急、兴奋。当我看见三位监票人拿着封好 的信封往萨马兰奇主席跟前走时,我告诉旁边的人:“我们成功了!”电影厅 里的大屏幕看不清主席台上的细致表情。事后振梁告诉我,三个对我们友好的 监票人从他身后走向主席台时,不约而同地都朝振梁眨了眨眼睛。萨马兰奇从 振梁身后经过去宣布时,也朝振梁轻微地点了点头。这是中国人民和我们的国 外朋友的共同愿望,大家都期盼这个好消息。

听到宣布后,北京代表团雀跃欢呼,当我离开电影厅时,一个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堵住我的路,抱住我高兴得直掉眼泪。

国际奥委会委员夫人们已在会场外等着我,她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我,抢着拥抱我表示祝贺。我的脸上潮呼呼的,有我自己欢乐的眼泪,也有许多人潮湿的唇印。我的眼镜片更是被糊得像磨砂玻璃,什么都看不见了。中国受到全世界的祝福和重视,我深为我的祖国自豪。

依依惜别

第112次全会是萨马兰奇主席参加的最后一次全会,各种活动的安排几乎都 与向萨马兰奇告别有关,既细致又很有感情。

全会会场外是个名为《萨马兰奇年代》的英、法两种文字加上片的小型展览,介绍萨马兰奇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的光辉业绩。

7月11日,在普希金博物馆里举行《奥林匹克全景》杂志发行25周年的庆祝仪式,在这个集会上向萨马兰奇赠送了专为萨马兰奇出版的两本著作。

7月12日,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隆重的全会开幕式上,俄罗斯委员、俄罗斯奥委会主席斯米尔诺夫的讲话不是大篇的官样文章,而是很有感情地谈到萨马兰奇主席这些年来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尤其是对俄罗斯奥委会和他本人 的关切,他还安排了普京总统向萨马兰奇授勋的庄重仪式。

7月13日,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当选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这一刻终于了却了这位老人的多年心愿。虽然他是主席,只能公开表示中立,但他的内心一直是向着北京的。

7月14日,在卢叙尼奇运动场举行的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招待会更是别开生 面。大家到达会场时不理解怎么都来到运动场外的露天地点站着。原来在运动 场外竖立了一个圆形的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太阳照耀下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吉祥物小熊米莎和萨马兰奇的头像。石碑揭幕后,市长和萨马兰奇走到广场的 另一端,同一位警卫走进一座建筑用高大云梯的大铁斗。在“再见”的歌声中, 云梯慢慢地将铁斗升上十几米的高空,萨马兰奇向广场上的人群挥手告别,也 深情地告别他21年前作为新当选主席时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场。

7月15日,国际奥委会专门为萨马兰奇举行了盛大招待会。会场比足球场还 大,会场的布置是浓郁的俄罗斯装饰,节目也都是俄罗斯的民族歌舞。在简洁 的告别讲话后,人们向萨马兰奇献了一束鲜花,这时国际奥委会四个工作人员 抱来四本大纪念册送给萨马兰奇。这四本纪念册每一本都又厚又长,像四个小文件箱。内容是由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主席、许多国家 元首、各国奥委会主席和著名运动员写的400多份给萨马兰奇的致词和评价。这 是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在萨马兰奇不知道的情况下早就着手准备的,为的是 再给他留一份珍贵的礼物和惊喜。

7月16日,在工会圆柱大厅宣布新主席的选举结果,当年萨马兰奇主席就是 在这里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的。大厅门外是英、法、俄文大字的“谢谢,萨马兰奇”。萨马兰奇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封读出新主席罗格的名字,会场中欢声雷动。当罗格将奥林匹克金质勋章挂在萨马兰奇脖子上后,两人拥抱致意,萨马兰奇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再见,萨翁!感谢你为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一切。

(本文作者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的夫人) 

(责编:杨磊、袁悦)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