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何振梁逝世
人民网>>体育>>正文

2008年专访何振梁:中国办奥运人心所向

2015年01月04日18:42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2008年,何振梁接受人民网专访
2008年,何振梁接受人民网专访

人民网北京1月4日电 1月4日下午,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因病逝世,何振梁先生亲身经历了北京两次申奥的历程,2008年,就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人民网特别对何振梁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今天,我们重新刊载专访内容,缅怀何老。

原文如下:

心情平静等待奥运会正式开幕

主持人:首先感谢何老今天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2001年7月13日,您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大会的主席台上亲眼见证了北京申奥成功的全过程。弹指一挥间7年已经过去,再过一个月北京奥运会就要正式召开了,您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何振梁:此刻心情反而很平静,因为我们申办成功以后,准备工作一直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进行。特别是中央又十分重视,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与各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领导一而再、再二三地视察奥运会筹备工作,对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在中国,不论是穷乡僻壤,还是大城市,老百姓对奥运会支持、拥护或者关心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一届奥运会。所以,很多国际友人认为,北京奥运会肯定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奥运会。所以我现在的心情反而比较平静,因为现在不再需要我来做,现在大量的工作,都是年纪轻的、十分精力充沛的、又是十分能干的人在工作着,从领导到具体工作都在做,看了以后真的很放心。

北京奥运会凸显人文特色

主持人:我们举办这届奥运会的目标是高水平、有特色。您觉得我们在举办这一届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的特色主要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何振梁:我们提出了三个理念,已经很精辟地概括了这个特色是什么。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假如说前面两个特色,有些国家也有,那么我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文方面的。

首先奥运会历史上100多年了,东方文化背景的国家来举行的之前只有两次,一次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一次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现在增加了中国。这次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是东方文化圈最主要的文化发源地。所以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怎么体现我们悠久的文化,又要体现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这样一个中国。这个文化和人文奥运的内涵就远远超过出了其他国家。实际上从准备工作可以看出来,包括会徽、奖牌、火炬的设计、吉祥物福娃所表达的理念以及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对运动员、对各方来客所表示出来的高度的关怀,我们对人民的重视,都处处说明了我们的人文精神。

从体育建筑来说,这次修建了很多建筑,都充分体现了既是适合于运动员发挥最好成绩的基础设施,又能表达非常鲜明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特色,又是和时代的脚步是齐步前进的。不管从我们的准备工作、我们的体育设施建筑业,还是我们人文关怀各方面,比如交通以及对环保的重视,处处体现出我们这方面的特点。

北京奥运会让国际奥委会、中国和世界“三赢”

主持人:经过七年的筹备,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把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融合到了奥运筹备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北京这个城市各方面的硬件,我们也发现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看到,天更蓝了,水更绿了,整个城市漂亮了很多。您觉得每一个城市举办奥运会对于这个城市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对这个国家的人民精神面貌的促进和提高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何振梁:在我们申办过程中以及之后,我讲了,都是我们很强调的,就是北京奥运会的意义所在。我们提出了一个说法,叫做“三赢”。哪“三赢”呢?第一,对国际奥委会来讲,它是第一大赢家,因为它在100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把奥运会引到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来举办,13亿人口,通过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样一个决定更能够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它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公平、和平、友谊、公平竞争,这是它所追求的目标。国际奥委会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且多次表扬中国。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奥林匹克的教育能那样深入人心,公众不仅理解五环,包括它的火炬代表的是和平、友谊、进步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五环还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光明。所以13亿人民能够支持这样一个理念,拥护这样的理念,身体力行地贯彻这样的理念,对世界会有多大的影响?对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影响会有多大?所以这是它的第一个影响。

第二个影响是中国。中国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和世界更加融合在一起,更开放,更好地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可以通过这七年的变化,它的发展速度,咱们都有体会。恐怕比任何的事情都要快、都要深入。

第三个影响是全世界,不是单纯中国受影响,全世界都能感受到影响。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全世界哪个角落的人都会有人到这里来,全世界的媒体都要到这里来,世界都知道中国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更了解了中国、更理解了北京奥运会为什么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热烈拥护,如果他们了解了真实的中国,中国的人民在追求什么,他们愿意和世界和平在一起相处,他们愿意和世界共同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像我们的口号一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你想想,如果人们之间互相了解增加了、互相的信任增加了,互相的尊重就增加了。这样的话,对世界今后的发展会有多大的作用呢?

所以我觉得看奥运会就从这个角度去看就好了,就是知道奥运会对北京也好,对世界也好,对我们中国也好,会有多大的、全面的影响。而这个影响不单单是体现在闭幕式时候的成功,大家都很高兴。而是应该这样看,几年以后、更长远以后看,它的影响会渗透到各个方面去。

中国举办奥运会 人心所向

主持人:应该说举办一届奥运会是一件具有长远效益的盛事。尤其是这次举办奥运会给我们非常感动的一件事,就是大家觉得通过举办奥运会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大家都发现,不仅是现在国内的人民非常欢迎奥运会,而且在海外的华侨华人都非常激动,有很多外国的媒体非常惊讶中国人对奥运会的这种感情。

何振梁:想想2001年7月13日那个夜晚,不仅是北京,不仅中国,全民都沸腾了。一个完全历史性长久记住的不眠之夜,全世界的华人都是这样的。一位同志,当时他在悉尼学习进修,他告诉我那天晚上悉尼市所有的华人都自发组织起来游行,打着标语,到所有的地方,每一个街道都去了,就是庆祝申奥成功。

对比第一次我们申办北京奥运会,两票之差没有成功。曼谷的一位华裔告诉我,第二天早晨互相见了面以后没有任何语言,平常朋友见面拍拍肩或者笑,但是那天大家都是带着十分沮丧的心情,所以反差就那么强烈。所以全世界华人都十分看重北京奥运会,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一百多年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所以终于通过奥运会这个点向全世界显示中国要和大家在一起,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我觉得不是单纯地看到这一点,应该看到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是为此感到高兴。我们奥运会之所以成功,除了本身中国的努力、中国的发展以外,还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强烈支持。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跟我讲,把我看成你们申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吧。就告诉我该做什么就行,你不要来做我工作,我肯定支持你。所以这种感情,确实使得我们第二次申办的时候,那样的高票,很快就胜出了,所以真的感觉到人心所向。

现在我们也不要看到一帆风顺,总是会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本来他们并不怎么瞧得起的,或者他们可以任意摆布的那个民族真正能够站起来。这种情况之下,总是会有一些人反对,而且有些是公开的。从我们的火炬就可以看出来。火炬的结果看起来是坏事,有人来冲击,但是激起了全世界华人的团结,我想更应该看到通过这样的一个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一场大的辩论,到底该怎么看北京奥运会?到底怎么看火炬?辩论的结果可以看出来,经过这么几个月的辩论的结果,都在思考,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超越了政治、超越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差异的,让全世界的青年在友好、公平的条件下竞争的、友好相处的聚会。大家都应该正视它,都应该珍惜它。这是绝大多数主流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今以后会更好地来看奥运会,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主要应该奋斗的、追求的是什么目标,大家共同维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人们的一个共同的遗产。我想这是一个好事情。

但大家都这么认识吗?不一定。肯定还有少部分的人利用这个事情来做各种各样的文章,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更大的大局,就是这些跳梁小丑,总是会有,但是无损大局。相信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将是一次十分盛大的、受到全世界人民欢迎的一次奥运会。并且给中国留下一个独一无二的遗产,正像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所说,独一无二的遗产。我想这个遗产不仅仅是物质的,当然水立方、鸟巢,还有地铁、轨道交通,这些都是很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给世界留下了什么遗产,以及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发展会更加充满自信、更加主动、更加和世界融合在一起向前共同迈进,这是我们更看重的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遗产。

希望媒体客观报道,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

主持人:说到奥运会,有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群体,那就是记者,这届奥运会大约有两万一千六百名记者来到北京采访,这还是注册的。您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包括中国的媒体、记者,有一些什么样建议吗?

何振梁:这次中国是打开大门的,欢迎大家来看。我相信大家所看到的会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包括什么方面呢?两个方面,一个是它取得的成就,它是积极向上的,它对自己今后发展的信心,以及它远大的规划。同时,他会看到中国尽管从经济总量来讲已经很大,属于世界第几位。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摆脱贫穷落后,它摆脱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摆脱过去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所遗留下来的精神上的包袱、体制上的包袱,都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客观的记者既要看到中国巨大的成就、发展和前进,又要看到目前面临的严峻的挑战。相信他们也会看到,像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勇敢面对任何的苦难和挑战,和大家在一起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精神。只要他们客观、如实地报道,不只是看到负面的,即使这样也没关系,太阳底下还有阴影呢?没有国家说自己国家是完美的。只要我们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只要让媒体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而这些媒体真的是出于客观的、公正的态度,我相信他们自己的职业道德也好,个人做人的良心也好,他会看到我们的发展、我们的前景。至于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欢迎大家提出批评的、积极的建议。任何国家都需要别人的评论,看看我们国家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我自己胡子长了自己看不到,需要一面镜子来看看,刮刮胡子。同样的道理。我希望我们上上下下都有这个肚量,特别是我希望我们老百姓也体现出来这种肚量,我们作为东道主对世界各国的来访者,都应该给予他们热情地接待,真正通过奥运会让世界了解我们中国人愿意和大家友好相处,我觉得老百姓也都会为奥运做出贡献。

计划出书,叙述在国际奥委会的日子

主持人:正因为奥运会是全球大家庭盛大的聚会,所以我们一定要当好东道主,热情地接待好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的朋友们。刚才我们谈到记者,我这里有一本书,也是一个记者的典范之作,书名叫《亲历申奥》,这本书是何老的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梁丽娟老师的亲笔力作,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申奥的详细细节,这本书是我们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非常重要的一个记录。何老自己有没有出版回忆录或者自传的打算?

何振梁:我的体育方面的经历,也是我夫人写的,叫《何振梁五环之路》,也出了英文版,英文版的名字叫《何振梁与中国的奥林匹克梦》。这是关于我的体育方面的成绩。但是关于我1981年在国际奥委会里面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以后,一直到现在当了16年的执委,其中包括一届副主席,经历很多。可以说,萨马兰奇是1980年当主席,1981年当委员,1985年当执委,他所经历的很多事情我都参与了,甚至可以说参与决策的。这些东西如果把它能够再回忆一下,恐怕对我们更深地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今后的人们怎么样处理体育这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有借鉴的作用,避免我的不足,或者我已经做过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往前发展,这是我在想的。北京奥运会以后,我闲下来,可以在这方面整理整理我的日记等等。

还有一本书,我现在暂时不说,正在出版当中。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老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当然非常期待您的力作能够尽快面世,因为这对于世界奥林匹克事业,对于中国的体育事业来讲是绝无仅有、非常珍贵的财富。

非常感谢何老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何振梁:谢谢。

(2008年7月7日 北京)

(责编:杨磊、袁悦)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