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何振梁逝世
人民网>>体育>>正文

奥运老人何振梁昨逝世 5年前做完透析帮青奥拉票

2015年01月05日09:23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奥运老人何振梁昨逝世 5年前做完透析帮青奥拉票

何振梁与萨马兰奇关系很好。资料图片

何振梁演讲。

何振梁在飞机上和杨澜握手。

昨天,被誉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的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去世。

这位生于江苏无锡的体育外交元老,被视为北京申奥的标志性人物。何振梁是1993年和2001年北京申奥团的陈述人之一,既目睹了当年申办失败苦涩的一幕,也见证了申奥成功的欢呼时刻。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元 殷小平

张建波 综合人民日报、中新网等

噩耗传来

靠药物维持数年 85岁何振梁去世

中国资深的体育工作者、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因病医治无效,4日下午在京去世,享年85岁。

浑身插满人造血管

何振梁去世了,很多人都对这个消息感到突然。

2014年9月5日,《无锡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协和医院帅府一号院516室,这个房间是何老的病房,文章写道:由于病情较重加之药物副作用,病榻上的何老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但与奥运相关的任何话题,对他而言都是一味清醒剂。

殊不知,这位老人浑身上下插满了人造血管,每一次血透,都耗尽了体力。当胸前的插管口因出现血栓而被迫弃用时,烟头大小的洞眼无声告诉你老人承受着怎样的病痛折磨。

大杨扬:他没官架子

“他这几天状态不是很好,元旦的时候住进了ICU,我多少有一些思想准备。”亲友对于何老的离世非常难过,在他眼里何振梁对国家的忠诚是任何人无法相比的,令王奇印象深刻的是何老在80多岁高龄的情况下仍然为了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奔波,为此他还一度中断过治疗。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短道速滑奥运冠军大杨扬眼中,何老的形象是亦师亦友,“他原来是我的领导,但没有官架子,我第一次当选青奥会评估委员会主席时,他还给我打来电话祝贺。”

█何振梁生平

192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1955年:到国家体委工作。

198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何振梁是1993年和2001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

从少年到青年

父亲拒当汉奸,穷孩子上海求学

1929年12月29日,何振梁出生于无锡郊区吴桥附近一个叫田屠里的地方,祖籍浙江上虞。生逢乱世的何振梁,童年并不幸福。

父亲拒当汉奸家境沦落

何振梁的父亲何梦莲经营缫丝业,何振梁出生时赶上全球经济大萧条,父亲的两个小厂接连关门。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尽管何振梁不知道为何国家遭到侵略,可他记得日本侵略军的士兵用枪托砸门要找花姑娘。

日军占据无锡后,组建了华中蚕丝公司,希望何梦莲出来担任公司负责人,但何振梁的父亲不愿当汉奸拒绝了。随着战争的进行,何家家境每况愈下。

上大学时加入地下党

1938年何家搬到上海法租界,他转到离家近的中法学校就读。好学的何振梁在中法学校上初级班时,曾跳过3次班。

在法租界的学校里,何振梁因成绩出色被免除过几次学费,但由于不愿意在圣像前下跪,便不再去上教义课。

1945年,在上海“反法”游行示威中,何振梁是积极分子。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后,他在墙报上写文章讽刺当时社会上的腐败现象。

尽管家境不好,但家人还是全力支持何振梁上了大学,他在震旦大学(现复旦大学)选读电机系。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发展很快,国民党败局已定,何振梁与进步同学接触,加入了地下小组,1949年4月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的上海人民保安队。

3个干部换何振梁?贺龙:不干

何振梁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中国外交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做过毛泽东、周恩来的翻译。

毛泽东赞他名字好

1950年5月被调到青年团中央工作后没多久,就在怀仁堂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的活动时,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何振梁担任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的翻译。有一次翻译结束后,毛泽东特地问何振梁,“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何振梁回答:“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泽东道,“呵,振作精神,很好!”

周恩来帮他夹菜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饭店为各国青年学生代表团举行招待会,总理祝酒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何振梁翻译法语,而周总理通晓多国语言,纠正了祝酒词里的一个错误。

一次宴请时,周恩来还主动夹菜放在何振梁碗里,在莫斯科时还派人叫何振梁到领导人专用的小食堂等同桌吃饭。

上世纪60年代,何振梁被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看重,外交部和主管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说,愿意用三个干部换何振梁,贺龙回应道:“就你们外交部需要人才?我们体委就不需要人才啦?”

周恩来在旁边听后笑了,默许体委不必放人,从此何振梁便一直在体委工作。

从奥运到奥运

1993年:帮北京拉票绕地球16圈

1981年,何振梁作为中国奥委会推荐的第一候选人,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334号委员。随后他又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全票当选执委和副主席。

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亚运会,之后全国人民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申奥的工作上,已临近退休年龄的何振梁知道,申奥恐怕是他一生中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后来他在这条道路上一走就是10年。

1993年,北京第一次参加了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同时申办的还有悉尼、柏林、曼彻斯特、米兰等7个城市。何振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和夫人梁丽娟拖着年迈之躯,不断出访世界各国拉票,随身携带的空药瓶扔遍了五洲四海,两人空中旅程累计可环绕地球16圈。

遗憾的是,北京最终以2票之差输给了悉尼,无缘承办2000年奥运会。晚上回到房间接到女儿的电话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放声大哭起来……蒙特卡洛从此对何老成了一座刻骨铭心的“伤城”,但是他从不说当年在那里北京是“申奥失败”,而只用“失去了机会”和“没有成功”来表述。

2001年:为了申奥写好“遗嘱”

1998年,中国决定再次申奥。当时已经退休的何振梁主动请缨参与申奥,“我在国际奥委会中担任执委,在国际体育界有众多朋友,可以为申奥工作做点事。并且,我每想到人民在1993年申奥未成的沮丧,那是我心里永远的痛。所以我主动请缨参加申奥工作,在我有生之年,拼了老命也要为北京申奥出力。”

有了前一次申办的经验,北京2008申奥流程驾轻就熟了许多。何振梁照例在世界各大洲飞来飞去,游说着各国委员。比起8年前,可喜的是,许多原本不了解中国的委员也纷纷对中国这几年来大环境的良好发展表示认可,承诺了自己珍贵的一票。

在何振梁的两次申奥过程中,第二次更加让人难忘。由于年岁已高,还时常要进行环球飞行,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1993年 何振梁北京申奥演讲稿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1981年,当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庄严地宣誓——我愿意竭尽所能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了一个愿望,就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在我的祖国——中国举行。

我的命运与我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我少年时,有过苦难的岁月。进入青壮年后,经历过艰苦的磨炼,也享受过取得成就的欢乐。中年后,改革开放迎来了祖国和我个人新的前景。

我们深信,奥运会属于所有国家,既属于发达国家,也属于发展中国家。把举办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既将为奥运会开辟新的地平线,也将推动我们的发展进程。

所有的申办城市都同样有能力办好2000年奥运会。但是,如果这个荣誉授予北京,我们将竭尽全力,使奥林匹克理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传播,并使奥林匹克主义的普遍性原则获得充分的体现。我们大家将因此共同达到新的奥林匹克地平线。谢谢。

2001年 何振梁北京申奥演讲稿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 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中国友好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

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是在赫尔辛基。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和祖国的许多同胞一样,我认为奥林匹克价值理念具有普遍意义,奥林匹克圣火照亮着人类前进的道路。

在我的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来中国,让我的男女同胞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理想永恒的魅力。

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让十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你们所传达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亲爱的同事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之后,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谢谢!

▉特写 有戏!萨马兰奇学“北京”如何发音了

你可曾知道,萨马兰奇在宣布2008年奥运举办权投票结果时,“北京”两个字读得很标准,也是何振梁先生的功劳。

事后何振梁说,那天萨马兰奇突然造访,说自己中文发音不够准确。熟悉多国语言的何先生意识到,萨马兰奇是在为宣布结果作准备,他便立即用萨马兰奇先生祖国语言西班牙文按“北京”的发音标明字母,并当场给他示范,让萨马兰奇重复,果然地道。

他还讲了一个细节,“第二轮投票后,3位监票人从我身边走过时,他们好像对我眨了眨眼,这时我马上就有预感,‘成了’。”

从北京到江苏,三面何振梁

不要命 南京申办青奥,他做完透析去拉票

昨晚,当扬子晚报记者拨通原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周旭的电话时,他已经听说了何振梁去世的消息。作为曾和何老为申办南京青奥会并肩作战的战友,周旭心里非常难受。

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期间,也是决定第二届青奥会承办权的重要时刻。

中国派出了专门的申办团队赶赴温哥华,80多岁的何振梁作为国际奥委会的老委员,自然成了中国申办青奥会的“重要武器”。

时任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的周旭,也是申办代表团成员之一。据周旭回忆,申奥的第一关是陈述,南京申奥陈述小组共7人,正式进行陈述的有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何振梁等,其中只有何振梁是用国际奥委会官方语言法语陈述。

“何老当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很不好,他每个星期都要去做一次血液透析,就在陈述前一天,他还在做透析,但第二天上午,他还是站到了陈述台上。做透析的当天晚上,何老还在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讲稿,直到凌晨一两点才睡。”

周旭说,何老工作非常认真细致,非常严谨。“他对文字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准确,还要求生动,能传递中国人热切申办的感情。”

实践证明,何老的报告情真意切,令人动容。何老的陈述获得的掌声最响,掌声持续时间也最长。

除了对演讲稿无比认真,在陈述报告前,何老还在走道里练习日常步伐,甚至往哪个方向走,他都要排练到位,他甚至还拉着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一起排练,“何老说,他希望自己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帮助南京成功申办青奥会。”

爱家乡 帮江苏“站台”,无锡给他修陈列馆

在何振梁的家乡无锡运河公园内,有座“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以下简称陈列馆)。

这是国内首座体育名人与奥林匹克主题相结合的陈列馆,当时何老无偿提供了930余件珍藏物品。很多市民在公园散步经过陈列馆,看到醒目的五环以及陈列馆招牌时,会恍然大悟原来何振梁与无锡是这样的渊源,无锡竟有这样的好去处。“陈列馆我去参观过,带孩子去过,挺有意思的,里面的东西很好看,还有的很好玩,孩子很喜欢,知道无锡出了这样的名人,很了不起。”一位无锡市民受访时称。

在2008年的开馆仪式上,一向低调且不爱签名的何振梁,在家乡父老的邀请尤其是无锡市签名封片联谊会负责人,也是陈列馆馆长徐暐的请求下,一下子签署了十多张签名封。而这些珍贵的签名封,也成为收藏者钟爱的收藏“珍品”,无锡签名封片收藏爱好者胡志辉也得到了其中的一张。“通常何老都不签名的,那次大概是开馆了,很高兴,而且家乡人请求,就答应了。我自己有一张,觉得特别珍贵,分量也很重。”

其实,只要是家乡人民的事情,何老都愿意出一把力。

据原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周旭介绍,始发于江苏无锡的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如今已成为我省的一项传统品牌赛事,在赛事开始举办时,何振梁倾力支持。刚开始,环太湖自行车赛没什么知名度,当时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因为害怕没有人愿意来,因此特别邀请何老参加,何老当时虽然正在病中,但依然爽快地答应了。他的参加也让发布会关注度明显提高。

倔老头 申奥有风波,他和袁伟民“打嘴仗”

2009年下半年,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著书《袁伟民与体坛风云》,引发他和何振梁的冲突。

该书披露,在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奥申委希望通过支持罗格(时任欧洲各国奥委会联合会主席)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得到欧洲委员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支持票。“但后来执行这个策略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一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北京奥申委的顾问,却意想不到地不配合,有些行为与北京申奥的总方针相悖,令我们费解、困惑和不安。”

何振梁随后回应说:“你想一想,一个退下来的、身体有病的人,为什么还要参加‘申奥’?无非是希望多为国家做点事情。书里暗示我为了蝇头小利去投金云龙的票,别忘了我早就是国际奥委会里公认的‘不可收买的人’。我都是快80的人了,那个钱对我有何意义?一个一辈子都为国家的人,怎么会做那种事情呢?”

2008年6月,何振梁的《艰辛的辉煌——我的申奥日记》一书在香港出版,“当时申奥给何的任务是‘保一争四’,意思是保罗格,但也要争取其他人对北京申奥的支持。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投票给了罗格,对金云龙进行了‘连署提名’。请注意:连署提名不等于投票。并且在提名国际奥委会主席候选人之前,我曾与罗格通电话、打过招呼,对此,罗格表示理解。”

(责编:胡雪蓉、杨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