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网球
人民网>>体育>>正文

“李娜”去哪儿了? 网球运作方式期待变革

2015年01月26日16:52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李娜”去哪儿了?

  没有李娜的2015年澳网,从开赛就有一个疑问萦绕在中国球迷心间:李娜去哪儿了?这个“李娜”当然是指她的接班人。而随着昨天澳网青少赛正赛开打,这个疑问更让人琢磨不透了。

  难寻“李娜”接任者

  当人们的目光在7位参加正赛的中国选手身上搜索,希望找到李娜的接任者,从而寄托自己的情感时,除了“熟人”彭帅杀入第四轮,郑洁的双打还在继续外,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年轻选手,却纷纷折戟沉沙。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有10位中国选手参加了澳网青少赛,徐诗霖更是成为中国首位在大满贯青少赛中名列单打头号种子的选手。为什么我们的青少年选手进入到成年组后,却难有所作为呢?本届澳网男单正赛的“中国独苗”张择说:“中国选手普遍比欧美选手晚成熟四五年。”那么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到成年的时候,可能也就是全国前16,最多是全国前20在维持,大部分都转行,流向社会了。”在澳网督战的中国国家网球队青少年组组长贺东波说,“说白了,就是我们没有‘对抗环境’。”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个是资金投入的问题,一个是训练体系的问题。越多高水平的选手在一起打球切磋,水平提升得自然越快,但因为高水平选手储备就在“16到20”之间,因此只能到国际比赛中去“补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人“晚成熟四五年”。而因为国家投入资金是有限的,想要“补课”的许多选手选择了“单飞”。

  “单飞”蕴藏危机

  但据贺东波介绍,现在“单飞”或者“化整为零”的趋势,已经从成年组选手,向青少年组选手渗透了。贺东波认为,青少年网球选手因为需要经费相比成人选手要少许多,还是应该在一个团队里去打拼。“网球虽然是一个个体项目,但它还是要对抗的,在一个团队里去对抗,相互提高借鉴才有成功的希望。”他认为中国能够涌现出张择、郑赛赛等一批参加澳网正赛的年轻选手,同时还有一大批参加青少赛的孩子,这恰恰是中国青少年培养体制前些年做得不错的结果,但现在的情形却可能动摇中国青少年网球的根基。他说:“虽然说他们也能打进大满贯青少赛,但如果还是继续这么下去,我认为有危机,因为都变成独立的了。”张择也说:“青少年阶段不能体现出他之后成人阶段的路,就像我、吴迪、柏衍,在青少年阶段只是过渡期,只能看出苗子,日后还是要通过走上职业道路才知道该怎么打网球。”实际也支持不必过早走上“单飞”道路的观点。

  运作方式期待变革

  在球员青少年时期,“单飞”等多种培养方式并存的局面也可能是无奈之举。这次所有参赛的青少组选手,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一半的费用,“主要是网球中心的经费也比较有限,所以说,摊到地方、俱乐部和个人就更有限了。”贺东波也承认,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化整为零”可以让更多的选手有机会出来见世面,但为了维持住青少年选手的“对抗性”,他认为长久之计,还是网协能够把人都聚拢到一起。这就需要有一个自己的运作平台。他表示中国网协应该有自己的球场,这样才可以经营运作。“你看法国、德国,一定是要有球场,它可以做培训,做赛事,做活动,吸引一些赞助商。”在中国网球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个办法能不能实现?实现了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晚成熟四五年”的问题?都还是未知数。但也许对于青少年选手的培养,维持一个国家青少年的常设团队,确实是有助力的。

(责编:胡雪蓉、杨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