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
人民网>>体育>>正文

反感的不应是金牌榜,而是为夺金不顾底线的做法——

外媒关注中国体育“降温”的“金牌榜”

梁璇

2015年02月09日08: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外媒关注中国体育“降温”的“金牌榜”

1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巡视整改情况,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表示,“今后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但在其1月30日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草案)的通知》和2月4日的《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竞赛规程》中,均出现了关于“成绩榜”的认定细则。此乌龙之举引发了社会舆论对国家体育总局整改诚意的质疑,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则表明,事件“系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所致”,并予以道歉。

目前,事件暂告一段落,但乌龙的榜单不禁令人想起,整改方案发布之初外媒对中国体育改革的评价,即远离“金牌迷恋”旨在令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管者“满意”,英国《金融时报》题为《中国告别体育“唯金牌论”》的文章称,“2017年的全运会将不再公布省级队奖牌排行榜,这是对中纪委/监察部的巡视所作的回应。”并强调,“国家体育总局今后将更着重于‘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投入产出效益等多个角度,研究设立体育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可对于整改,外媒普遍认为,矛头不应指向金牌,而应落足于中国部分体育从业者为追逐金牌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和观念。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称,“民众反感的不是金牌榜,而是为夺金不顾底线的做法。”

美国彭博社网站报道称,中国的举国体制在过去二三十年间获得了明显成果,“尽管批评人士抱怨此举的成本,但这种体系产生了冠军,尤其是在速度滑冰以及跳水等个人项目中。”但近年来,中国体育,尤其是足球,一直受到腐败和假球丑闻的困扰,以及中国运动员时常在金牌面前表现出的压力,让中国人对于举国体制有了新的看法。英国路透社文章《中国反贪部门督促体育回到公平竞赛起跑线,令金牌热降温》表示,“提到中国的体育体制,很多中国人便能联系起以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奖牌的体育作弊丑闻,和给运动员带来的压力。”因此,“近年来,人们也开始关心体育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背后的成本问题。”

(责编:杨磊、胡雪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