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外援组成的攻击线固然强悍,但本土力量也逐渐边缘化。 /晨报记者 顾力华
德比的连环出演让周末的上海球市高潮迭起,而申花和上港的齐头并进则让这座昔日的足球重镇燃起复兴的火焰。然而,从一周之前虹口6比2的惊涛骇浪到昨日源深2比0的波澜不惊,德比在依然带着寒意的春雨中却开始显得意兴阑珊——当我们被外援恐怖的攻击力惊得目瞪口呆之余,蓦然回首之处却难免失落,本土力量的边缘化正在让德比失去应有的味道。
十三年前,德比首次出现在上海,当时范志毅、申思、祁宏和成耀东等申花一班旧将的反戈一击让首尝德比滋味的上海球迷爱恨纠结,范志毅和徐根宝之间关于“空心萝卜”的隔空对话则成为余味无穷的谈资;而在德比争霸甲A的巅峰时代,尽管申花和国际阵中也不乏阿尔贝茨、佩特科维奇、奎瓦斯等超级外援,但在德比的舞台,依然有张玉宁这样的玉面杀手“戴帽”出演,甚至是王国林追打陆俊的桥段也成就了一段江湖传说。如今,上海德比成三国鼎立之势已经进入第三年,在越发汹涌的外援洪流中却愈发难找出属于上海自己的风云人物。
毋庸置疑,大批高水平外援的涌入让德比的技战术水平和观赏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恩里克的凶残,莫雷诺的挥洒,孔卡的任性自如,海森的高效稳定,这些都足以让球迷有享受不尽的眼福。然而高水平外援的到来也挤压了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申花阵中,随着卡希尔的到来和恩里克的爆发,上赛季让人眼前一亮的高迪几乎消失,而本赛季引进的王赟原本最擅长的位置是攻击型前腰,但为了和莫雷诺共存,王赟也不得不位置后移出现在了他几乎很少涉及的后腰位置。
如果说,申花本土球员的边缘化现象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以根宝弟子为班底的上港队则在本赛季成为“重灾区”。随着外援的不断升级,在中超处子赛季风光无限的“文武峥嵘”组合如今已然名存实亡,只剩下武磊一人还能够占据主力的位置,但即便是硕果仅存的“武球王”也面临着日趋尴尬的局面。
武磊的尴尬之处在于,随着孔卡的到来,他原本战术核心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这或许也是他接连两战难有亮点的根源。和在徐根宝时代相比,武磊在前场边路的位置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徐根宝的战术体系中,武磊有着足够自由的活动范围,战术设计上也会给他留出从边路内切的足够空间,甚至于攻击第二线的整条横线都可以成为武磊持球或空切的地带。然而在埃里克森的体系之下,武磊基本被固定在右边路的位置,彻底沦为一个突击性的边前卫。
谁也无法否认,武磊是一名极具天赋的球员,其瞬间启动前插的能力和出色的门前感觉也让他连续两年成为本土最佳射手,但随着场上活动区域被压缩,被局限在一条边路走廊之中的武磊不仅距离球门越来越远,其在盘带和连续变向突破能力上的欠缺也开始暴露出来。很难说这是埃里克森的问题,毕竟于海在左边路的攻击效果显然更加明显,而由孔卡和达维掌控大量球权也是任何一位主帅的必然选择。
其实,武磊的尴尬在国内大部分攻击性球员身上存在,这是外援前锋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在进攻体系中的被边缘化,使得武磊们触球的机会和时间也自然被压缩,这就要求他们要更早地进入状态,在单位时间里有更加高效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