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杨磊)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也是本次《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整体方案》中重点提出的内容。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表示,校园足球是他关注的重点。校园足球也是中国足球三步走战略的基础。
他说:“校园足球搞不好,其他一切都白费。校园足球搞好了,足球人口增加了,中国足球就是一片光明。但是校园足球在《方案》中篇幅很小,为什么现在写得还不多,可能是因为对于校园足球到底怎么发展,思路还没有最终确认,可能还有各种争论。这种争论归根到底是两种思路。一种思路就是用我们过去传统的方法,竞赛为杠杆。在学校开展足球比赛,全国比赛、省市的比赛、区的比赛。然后,用比赛来调动学校参加。竞赛为杠杆的潜台词是成绩是动力、锦标是动力。所以,它就是用锦标来调动积极性,打的成绩好了,有奖励,成绩不好,就落后。但是按照这种传统的方式,我们从1980年开始就是按照这种方式,搞比赛,拔尖子,最后发现越搞越差,最后把普及基础搞垮了,人才也没有出来。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抓成绩、抓锦标,是抓少数人,用这种方式指导小学的足球,潜台词是什么?只有那些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孩子,他才有必要去踢足球。”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以普及来带动提高。我现在也在积极地呼吁,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校园足球。就是让更多的孩子来踢足球,尤其是那些不可能成为足球运动员的孩子,也有权利来踢足球。我们踢足球不是为了出成绩,也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员,那都是副产品,主要是为了让这一代孩子获得身体的健康,获得全面的发展,包括心理的健康。现在独生子女心理上各种问题,通过开展足球活动,让他们获得集体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等等。所以,把足球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为了成绩。这才是我们在小学开展足球普及活动的最根本的目的。”
张路认为与如何开展校园足球相呼应,对于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考核标准也应该有所转变。过去都是以成绩作为考核标准,所以各个学校就用尽各种办法,甚至是不正当的办法进行竞争。最后那些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对足球的兴趣。张路说:“所以现在要普及,考核的指标要改变。要用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要求学校。如果按提高的方式去搞,要搞一个校队,这个孩子每天要练,基本上的模式是一个礼拜练五次,一次两个小时。所以这个孩子就没有时间学习。但是我们从普及的角度来抓这个事情,用不着那么长时间。孩子一个礼拜上一次体育课,也就是足球课,两次课外活动,一次不超过40分钟,够了。一个礼拜三次。这样健康了、快乐了,不耽误学习,不影响他的家庭生活,家长不会反对,老师也不会反对。这些孩子到小学毕业的时候,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没耽误任何事情。同时,会有很多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涌现出来,这时候再让他进入提高的体系,或者半提高的体系,这是一个合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