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
人民网>>体育>>正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体育文化需要更好的传播渠道

张颐武

2015年04月10日08:48  来源:体育总局网站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体育文化需要更好的传播渠道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体育本身就跟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身体本身就是文化的基础,人在竞技体育当中体验到的生命提升的感觉,就是一种文化的感受。体育和文化,两者是水乳交融的,不过我们通常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人类的活动。

  弘扬体育文化,实际上就是要把体育的精神作为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向上的要素,这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要让人们参与到体育文化中来,最终使人们把体育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先是了解,然后是参与,熟悉、介入体育的生活。比如说你要打球,你要锻炼,还有观看体育赛事,都是参与体育的形式。参与体育生活,关注体育运动,最终达到通过个体的参与来从整体上提升体育文化。

  公众当中有非常多的体育爱好者,但是很多人的关注点仅仅在国家之间的重大赛事上,这个也正常,这就是我们的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公众对体育生活的认知还有欠缺,其实大家都很重视,没人说体育不好,但是我们的认知往往还是比较浅,认为体育就是夺金牌,要不就是竞技,要不就是观看核心赛事,不是把体育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当然我们参与体育活动还是重视的,但其意义未被更深认知。

  根据体育创作的文艺作品还是比较少。早年还有一些,像《女篮五号》、《冰上姐妹》,现在偶然还是有,但是把体育的东西作为艺术创造的主题方面,展现得不够充分,多数都是宏大的仪式,比如青奥会、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些放在整体的体育文化中来看也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体育往往是个应景之物。

  体育生活是人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是人性能够得到特别展现的平台,但是我们的创作这些年来没有很好的突破,没有很好的发展。大家平时迷恋体育,积极参与健身、减肥,但是没有提升到文化的层面来关注它。

  我们对体育的理解,第一是缺乏高度。比如电视剧里,俩人跑步认识了,就谈恋爱,我们常把它作为琐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没作为人类的精神价值来观察。像《女篮五号》,就是通过体育来反映国运,但今天我们很多人没有把体育作为生活的提升。

  第二,我们对体育的理解还不是非常深入。

  第三是不够细致。过去川端康成写个《名人》什么的,他对人性的体验非常深入,比如茨威格《象棋的故事》,这些早期关于体育的经典是非常突出的。而我们对各种体育生活并没有从人性角度更高、更深、更细地体察,缺少以体育为中心的文艺作品,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普通人参与的体育生活是怎么回事,最高水平的世界冠军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都缺少体现。体育里面有大量的人生的复杂性,体育的人生复杂微妙,但现在我们一想到体育就是运动员可歌可泣,缺少其它领域的素材,这就束缚了表现的丰富性,而事实上表现得越丰富人们才越喜欢。国家体育总局应该在这个方面倡导体育文化,多下功夫,支持艺术的创作。

  同时,应该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彰显体育的趣味性,现在体育的传播仅仅是传播新闻。鼓励运动员多开微博,以互联网为入口,积极参与到传播中。目前体育界对互联网利用的深度跟演艺界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公众眼里运动员很神秘。

  微博是维护公共关系很好的渠道。比如我们发布新闻,“平安北京”就做得很好,是最成功的政务微博,但体育系统跟公众的接触比较弱,一旦有负面的东西是需要及时应对的。体育总局下属的项目中心没有一个开微博跟公众互动、发布消息的。

  体育界应该在互联网的文化方面有所作为,这应该是体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好的文艺创作我们没有让人看到,新的媒介路径也没有有效利用,这样一旦别人批评你,你就没有回应的能力。国家体育总局的宣传机构可以在这方面着重努力一下,现在主流媒体比如人民日报的微博都是很有影响的,主流媒体都把战线放到了互联网上,体育界的主流媒体更应该有这样的责任。体育文化一定要通过互联网来很好地展现。

(责编:杨磊、胡雪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