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陷入经济危机需要“续币”的AC米兰,中国企业真的到了可以“抄底”的时机了吗?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雷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张喆 李斌
■本期特邀嘉宾 《体坛周报》资深记者 马德兴
最近中国足球与意大利米兰城两大豪门都发生了关系。其中之一,是意大利媒体爆出国内万达集团、阿里巴巴、娃哈哈、华为等多家大企业想众筹10亿欧元购买AC米兰俱乐部。另一桩则是国际米兰俱乐部想买张琳芃,但恒大俱乐部开出800万欧元的天价力拒。这一买一卖的两单生意,对中国足球来说到底哪一桩才是好生意?
买欧洲俱乐部是怎样的目的
你怎么看待最近几年很多中国企业购买欧洲俱乐部股份的事情?
马德兴:这几年中国企业热衷买欧洲俱乐部主要是经济行为。欧洲经济现在很不景气,而中国企业越来越强大,出现这种行为很正常。但严格来说都与中国足球关系不大,即使是万达购买马竞,对中国足球本身也没有什么实质促进作用,所谓的青训培养计划也只是目前一个大的方向而已。
李斌:从一种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的话,或许这是企业认为的一种好事,是一种“曲线救国”。例如我买下了马竞,买下了AC米兰,我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打通一个青训输送或者其他方面的渠道。但这也仅是“理想主义”,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俱乐部,目前更多是出于商业考虑。要实现所谓的曲线来振兴中国足球还非常困难。毕竟你即使买下一家俱乐部,也要考虑球队的成绩和商业收入,这样的话哪里来的机会让你实现这种“理想主义”。
张喆:中国企业与欧洲的足球俱乐部产生投资关系以往多是以赞助形式发生,主要目标是追求广告效应。像科健当年通过赞助埃弗顿实现李铁和李玮峰过去打英超的例子基本成了孤例。更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中国商人以收购一些欧洲低级别联赛俱乐部达到操控比赛赌博赢利的负面消息。无论是万达收购马竞还是这次传出的多家中国企业欲发起众筹购买AC米兰,我认为都是作秀目的多于商业考虑。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绝对是赔本的生意。
李斌:赔本买卖还不至于,这主要看如何理解这个投入和产出。广州恒大当初投资足球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们是赔本的,但事实上他们每年拿出来的数据都是盈利的。中超联赛的投资者以前计算投入产出,会计算媒体的报道版面,然后折算成广告费。收购马竞也好,AC米兰也好,广告效应自然比当年的科健赞助埃弗顿要好得多,而且这是长期的。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不能算亏本。
“众筹买队”只是听起来美好
先不说是真是假,你认为这个时候购买AC米兰有意义吗?你看好所谓的“众筹”方式来搞足球吗?
马德兴:购买AC米兰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当然,这些老板可能是意甲球迷,对AC米兰有点情结,但购买俱乐部的这些行为千万不要和中国足球挂钩。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李斌:我个人就做了20多年的米兰球迷。如果我是一家超级企业的老板,可能出于情结关系,我会选择去收购米兰。但从这次收购消息来说,我觉得意义并不大。为什么?首先意甲的情况大家都了解,差不多都淡出视野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世界杯”。从商业角度来“抄底”?很难想象意甲能够有起色的一天,看帕尔马的处境就知道。中国企业应该将眼光放在英超西甲德甲才对。西甲的小俱乐部也不怎么样,但这个联赛还有皇马巴萨两家扛着,所以整体关注度会高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万达收购马竞其实算是个不错的买卖。
张喆:在这个人人都谈“互联网思维”的年代,足球搞“众筹”好像一下子就高端起来了。其实这就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意甲的俱乐部连会员制都没有,我估计“众筹”的概念他们未必消化得了。如果是个人都能投资搞足球,什么都能用“互联网”搞定,这个社会就不正常了。
李斌:众筹的概念在俱乐部层面,差不多就是会员制的互联网版本。上次西甲埃瓦尔全球众筹的新闻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而且看着还很感动。但众筹的一个缺点在于,这种方式可以用来拯救一家缺钱的俱乐部,但很难建立一家强大的俱乐部,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很难去推进一个决策,比如说我们众筹的钱用来买哪位球星?谁来做决策?这些都会影响整个众筹方式。埃瓦尔众筹也仅是营救计划,但如果他们说要买梅西,让全球众筹,估计响应的人不会很多。
中国企业难经营好国外俱乐部
你认为中国企业能运营好国外的俱乐部吗?
马德兴:这要看中国企业是否保留原有的管理团队和运作团队。如果中国企业自己一帮人去搞,肯定比之前更差劲。因为国内大多数企业根本不了解欧洲足球的文化,思维差异太大。
张喆:中国严格来说连职业的足球俱乐部都不多,谈何经营国外俱乐部?现在中央是对足球重视了,但中国的足球产业和足球文化本来就是很薄弱的一块,现在感觉社会上就是有人在一窝蜂瞎搞。瞎搞比不搞的破坏力更大!
李斌:中国企业运营国外俱乐部,只要两个原则就可以了,一是只给钱,二是不说话。
张琳芃值800万欧元吗?
张琳芃被国米看上的传闻传了很久,你觉得有可能吗?怎样看待800万欧元的转会费?
马德兴:张琳芃能否成行,主要看恒大目前的态度。从目前来看恒大是不愿意他走的,因为恒大今年困难很多,少了张琳芃成绩肯定大受影响。但我觉得800万欧元的转会费是天价,目前国内转会市场价格严重虚高,但这一套在欧洲是不可能适用的。
张喆:如果真能用800万欧元把张琳芃卖出去,那么其意义和价值都远高于收购AC米兰。我觉得如果是日韩俱乐部碰到类似情况,他们可能会主动配合国际米兰。
李斌:尽管中超距离意甲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始终认为现在张琳芃去国米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首先是恒大还需要他,而且中超本身是一个上升阶段的联赛,但意甲不是。如果张琳芃去英超德甲,我觉得更有价值。
其次,张琳芃为什么不值800万欧元?恒大并不想卖掉张琳芃,而国米是在求购。难不成恒大还要求着国米买人?干脆再倒贴国米几百万?说800万欧元开价太高的估计没搞清这个逻辑。况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国米买张琳芃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赚更多的钱,连点成本都舍不得投入还想赚钱,这如意算盘就是什么便宜都要占掉的意思。
中国足球应该怎样“卖”球员?
你觉得张琳芃留在国内好还是去国米好,他如果去了会沦为陪练吗?
马德兴:对于1989年出生的张琳芃来说,要是能去欧洲的话早就应该去了,不应该在国内低水平环境锻炼。现在谈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张喆:1995年之前出生的球员现在谈留洋都晚了,何况张琳芃。以张琳芃目前的状况和年龄,只能留在国内了,除非他能代表国足打进2018年世界杯决赛圈。
李斌:国米要真掏出800万欧元买人,估计张琳芃就不至于沦为陪练了。不过看意甲目前的水平,张琳芃打主力根本就不困难。但是从锻炼角度来说,张琳芃这个年龄去确实没啥意义。张琳芃最好的留洋时机肯定是错过了,但换句话说,他要是早几年去留洋,说不定还真是除了看守饮水机之外没啥事做。里皮在观察许久后说张琳芃可以立足欧洲联赛,但他之前的话没有什么人留意,那话是说张琳芃还需要一些磨砺。
马德兴:中国球员目前的能力是不可能去五大联赛的一流球队打上主力的,在五大联赛立足都很难。我觉得他们还是应该把目标先锁定欧洲的二流联赛。中国的青少年留洋现在已经采取了“散养”的方式,像葡萄牙现在有一大帮1997年、1998年出生的年轻球员在先踢当地的青年联赛。让这些球员从青年联赛打几年之后再转去成年队,还是比较符合现状的。
张喆:在一个青训体系的顶层设计还不完善的国度,不要指望爆出一两个能在欧洲顶级球队打比赛的天才。我看中国俱乐部和企业直接赞助一些低级别俱乐部,把中国球员作为附加条件引进,并规定出场时间,这才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