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急等待了6天之后,《义勇军进行曲》终于在鸟巢奏响,中国竞走16年来在世锦赛中的首枚金牌,自然要归功于刘虹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和教练达米拉诺的悉心指导。但这枚沉甸甸的金牌背后,却是融汇了多个技战术之外的因素。
用刘虹自己的话说,能够在2015年先后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世锦赛冠军,最主要原因在于她今年全年都没有遭受伤病困扰,因此得以保证日常训练的系统性。这个理由看似不值一提,实际上对于运动员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09年的大阪世锦赛到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刘虹共取得了1银2铜的成绩,总是距冠军一步之遥,频繁的伤病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彼时的刘虹,更像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玻璃人”。
高强度训练引发的疲劳性损伤让刘虹的专项训练时断时续,这种状况也一直困扰她直到2014年,而转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队医团队的保障比以前好了很多,有国内最好的大夫来保障我,”而系统的训练恰恰成为刘虹维持上佳水准的最大“功臣”。
毋庸置疑,训练的水准和方式对于运动员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才是运动员能否将训练付诸实践的前提,而这一点在不少地方队中还不受重视。在刘翔之后中国男子110米栏的领军人物之一江帆便曾在辽宁全运会时透露,自己此番参赛想要按摩放松只能去“蹭”别人的队医。
田径项目训练量大,更容易导致运动员受伤,而医疗保障就更显得格外重要,博尔特便曾多次拜访德国名医穆勒-沃尔法特请其诊治。在中国田径快速发展的如今,这项工作并不能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