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0月17日体育专电 题:有福之州福将至,金秋青运硕果结——专访首届青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副省长李红
新华社记者逯寒青 刘旸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在即,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副省长李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4年紧张有序的筹备,福建已做好各方面准备,迎接来自全国的青少年运动员,在科学、节俭、高效办赛理念指导下,努力把此次青运会办成青少年广泛参与的运动盛会。
记者:青运会作为国家赛事精简改革后保留下来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主要办赛宗旨是什么?
李红:青运会首先是竞技平台,通过各个项目竞赛的较量,展示青少年业务训练、身体素质、各个体育项目发展水平等。其次,它是全国青少年交流的纽带。通过赛事,青少年朋友可以加深了解和沟通、共同学习提高。第三,它还是展现青春文化的舞台。青运会把全国的青少年集中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集中展现青春风采和各地区的特色文化。
记者:从城运会“变身”青运会,定位上有什么不同?组委会做了哪些新部署?
李红:由于国际奥委会设立了专门面向14至18岁年轻人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适应国内及国际体育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与青奥会接轨,2013年11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将“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该赛会将是我国奥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重要环节,是调动青少年训练积极性的有力杠杆和重要抓手,更是衡量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适应新变化,我们对筹备工作做相应调整。首先是调整办赛思路和定位。我们学习借鉴南京青奥会的经验和做法,针对青运会特色,创新办赛模式和管理方式,把承办青运会与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相结合,推动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上新水平。
其次,注重开展青少年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对传播元素、大型活动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重新征集修改运动会口号、会徽、吉祥物等传播元素,充分体现青少年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精神特质,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参与青运。此外,我们对筹备工作机构的组建及管理机制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增设了文化教育部和青运村文化活动中心等。
记者:本届青运会如何体现文化教育与体育共融的特点促进文化交流?
李红:以健康、创新、友谊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工作是今年青运会的重要工作,各项活动均要求体现青年、运动、文教、地域、两岸、海丝等特色。我们在青运村里设立文创小屋、海丝文化屋,为青少年的创意、动手技术、发明创造提供平台;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和文化长廊,让运动员在参赛之余感受多元文化的熏陶;邀请青运优秀运动员参加演播室访谈,回答青少年提问;邀请运动员走进福州体育传统学校,开展技艺交流;组织运动员代表参观三坊七巷等福州历史文化场所,其他赛区也将主要围绕海丝文化、闽台文化、红土地革命文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体育与文化和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现代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体育是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得到的不仅是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机敏的头脑,还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记者:如何将举办青运会和践行全民健身理念相结合?
李红:按照国家体育总局要求,要把加快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列为青运会的办赛目标之一,利用综合性运动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把全民健身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启动了“全民健身与青运会同行”活动,利用全民健身日、青运会倒计时2周年、1周年、100天等时间节点,组织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体系,健身条件明显改善,让群众从承办青运会中得到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已举办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包括,全国徒步大会暨十万人健步行活动、中华龙舟大赛、全国门球公开赛暨海峡两岸门球邀请赛等。青运会开幕前在福州城区完成103片球场的建设任务。我们接下来还要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31届全球华人篮球赛。
记者:赛事组委会如何实现“科学办会、节俭办会、高效办会”的理念?
李红:首先,在场馆建设方面,按照“能用不改、能改不建、科学建设、长远考虑”的要求,充分考虑场馆在将来如何向群众开放和场馆的市场化开发。第二,合理安排经费,主要体现在开闭幕式不请明星大腕、火炬采取网络传递方式、将已出售还未交付的商品房先作为赛事运动员教练员临时驻地、低价购买青奥会使用的比赛器材,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原则等。第三,加强开支监管,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支出控制在预算之内。第四,提高办赛效率,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参与青运工作,并建立了人员考评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筹备工作管理网。
记者:福建第一次承办大型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如何弥补办赛方面的经验不足?
李红:首届青运会作为福建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赛事,客观上说,办赛经验不足是我们的软肋。为弥补这一弱项,自申办成功以来,2012年就成立了福州市执行委员会,组织赴外实地学习考察、邀请教授专家授课、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定期组织交流讨论、研究工作方案;借鉴南京青奥会,沈阳全运会、深圳大运会的办赛经验;同时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作为青运会的测试赛,不断积累办赛工作经验,及时整改,形成良性提升机制,积极补齐办赛经验欠缺的“短板”,持续提高办赛能力和水平,为举办青运会夯实基础。
记者:青运会将给福建带来什么积极改变,会给城市留下哪些“财富”?
李红:青运会是福建首次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的体育运动会,是为青奥会、奥运会选拔人才的载体,有“今日青运冠军,明日奥运明星”之说,不仅是一次体育赛事,也是融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系统的大型社会活动。除了福州市作为主赛区外,全省各设区市均有赛事项目安排。
通过举办青运会,我们深刻感受到:首先,有利于提升福建省特别是福州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次,借青运会的东风,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一批旧屋区、城市路网、内河得到改造,并加建了一批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栈道,各地市容市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城市乡村体育设施获得较大的完善。再次,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我们请全国专家针对交通堵塞问题进行会商整治;对夜市摊点、渣土车加大了管理力度。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市民素质得到提升。福建人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全省上下广泛开展以青运为主题的各项活动。
福建省委文明办积极参与“迎青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作为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省直机关工委、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等部门要分别召开“我为青运作贡献”动员大会并发倡议书,组织省直机关干部、高校师生、共青团员开展迎接青运会的街头宣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各市县开展“文明城市办青运、办好青运创文明活动”,努力营造“办好青运会,没有旁观者”、“我就是青运会的礼仪使者”的良好氛围。广大青少年积极加入到“我是青运之星”、“我为青运做贡献”等主题活动。可以说青运会的举办,对于市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