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马拉松传播报告》发布 赛事舆情应对亟待加强【4】
三、2016年“马拉松”负面舆情
1. 负面舆情概况
全年引起较广泛热议负面舆情共18件,其中田协金银铜牌赛事12件。以去年全部327场比赛统计,发生负面舆情的占比5.4%;以41场金银铜牌赛事统计,负面事件比例更是高达29.3%。
2. “猝死”、“替跑”类舆情严重影响赛事品牌
全部18件负面事件中,替跑和组织不当类事件最多,各占32%,其次是组委会失误类事件,占比26%,最后是猝死类事件,共2起,占比约10%。
2016马拉松舆情事件分类占比
图表 16-2016马拉松舆情事件热度排名
从舆论热议程度看,最严重的舆情就是猝死,共发生两起,成为对马拉松品牌影响最大、性质最恶劣的负面舆情。比如12月某半马的猝死事件,短时间内产生相关新闻报道4486篇、报刊报道214篇、微信公号发文218篇、各类新闻客户端新闻近200篇,引起媒体、网民对组委会和地方政府的强烈质疑,迅速成为当月热点。其次是替跑,也是在12月,某马拉松引发网站新闻4346篇、报刊报道95篇、微信公号发文650篇、新闻客户端新闻近100篇……在前六大负面舆情中,有五项都与猝死和替跑有关。
诸如组委会在赛事宣传手册、号码牌、奖牌上的文字失误,在提供食品、领取物资等方面的不力组织引起的负面舆论,则相对轻微,参赛者一般会在现场表达不满,或在社交网站上进行“吐槽”,比如某比赛组织混乱,有跑友表示“这样的比赛,明年倒贴钱都不来了!”有比赛奖牌印刷错误,网民就吐槽“错币能升值”、“说明**人的英语真的不太好”!虽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舆论质疑,但对赛事品牌,特别是新生赛事品牌和地方形象造成了一定冲击。
3. 组委会普遍缺乏舆情素养,回应不及时、处置不力
大部分负面舆情在发生三天内,赛事组委会或是工作人员会做出回应,一般以官网公告的形式,性质极其严重的会上报田协,由田协做出处罚决定。但在回应方式上,除影响比较恶劣猝死、替跑事件外,官方很少主动回应,基本都是在媒体采访时才被动表态,容易使人产生组委会“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态度,还有一部分事件则干脆不予回应。在全部18件负面事件中,组委会采取正式或非正式回应的有13件,占比72.2%,主动回应的只有10件,占比55.6%。
在处置上,只有66.7%的事件得到解决或说明,44.4%的事件对相关负责机构进行了问责。得到解决和问责的事件多集中于“猝死”和“替跑”舆情,采用的措施一般是发表声明严禁替跑、取消参赛者成绩、报请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或是对死者沉痛哀悼;大部分因为组委会失误、组织混乱而发生的舆情,则较少有官方解释和问责。整体上,赛事组委会的媒体素养不足,缺乏对负面信息影响的认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对被动,无法及时、有效、合理地回应并安抚紧张的舆论。
负面舆情回应与处置的比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