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楊瀾說,當時國內聲勢造的非常大,人們的信心也非常足。
"開放的中國盼奧運"是用來征服世界的申奧口號,首先征服了大學生的心,很多人都能掰著手指頭說出一套一套北京獲勝的理由,似乎這句口號已經自動理解成"開放的中國辦奧運"。
注定了這是一個不眠之夜。在北京一所高校的宿舍裡,一群學生圍在一起聽收音機直播,當薩馬蘭奇最后宣布2000年奧運會東道主城市時,學生們一震錯愕,將提前准備好的慶祝啤酒拋向了窗外……
小方是在第二天得知消息的。正在讀初中的他聽到廣播裡傳來一段低沉的聲音:"北京時間1993年9月2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以兩票之差輸給悉尼,喪失了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的時候,舉國悲痛,很多翹首以盼的國人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聽到這些話,小方的心情跌至谷底,隻記得推著自行車,一路磨磨蹭蹭回家了。
1993年,北京街頭的申奧宣傳牌匾 圖片源自《人民日報》
申奧就像人生,有贏就有輸。但對中國第一次申奧來說,卻大不一樣。
1908年,《天津青年》雜志曾經提出了三個問題: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
對於1993年的中國來說,前兩個問題都實現了,唯獨第三個問題,問了整整一百年,跨越了兩個世紀。
上一頁 | 下一頁 |